訪問主要內容
新冠病毒/中國

李文亮去世一周年 中國網絡仍悲祭

中國新冠肺炎“吹哨人”李文亮醫師去世一周年的今天,疫情仍未結束。中國數以萬計網友相繼到他的微博留言表達懷念與不舍;李文亮的遺言:“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在網絡熱傳。

李文亮遺照
李文亮遺照 Li WENLIANG Social Media/AFP/Archivos
廣告

據中央社今天報道說,李文亮去世一周年,中國網絡掀懷念不舍。消息說,新冠肺炎“吹哨人”李文亮醫師去世一周年的6日,疫情仍未結束。

該報道說,儘管中共極力宣傳抗疫成功,但李文亮的遭遇是無法掩飾的一道傷痕。他在一年前的今天染疫離世,引發舉國悲痛與憤怒;他的微博儼然成為中國人的“哭牆”。2020年2月1日,李文亮在微博宣布:“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文末附上一個哈哈的圖案自嘲。這是他生前發表的最後一篇微博文章,下方的評論早已突破百萬則,無法顯示真實數字。

今天,數以萬計的網友接力留言表達對李文亮的懷念與不舍,並祝他新年快樂,在天國一切安好:“一年過去了,疫情仍然沒有結束,永遠記得您,偉大的平凡人。”、“快春節了,要過年了,怎麼覺得來你這裡鼻子一酸…突然想你了…”、“您是真正的英雄,人民不會忘記您!”“看到每天有這麼多人來看你,就明白,人們心底的哨聲依然嘹亮!”、“一年了,官方像是你沒存在過一樣,沒有紀念,沒有聲音,但是你還有我們,謝謝你!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

據該報道,經濟參考報首席記者李微敖今天在微信公眾號“資淺記者”發表紀念李文亮去世一周年的文章,感性敘述一年前的夜晚,他們在武漢中心醫院實地採訪李文亮經搶救無效離世的過程。文末寫道:“但這個悲劇,也不全是無意義的。因為,他的去世讓相當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其他國家的一些人們,對新冠病毒的危害,更加警醒;他的去世,也讓官家、有權者們,看到了‘人心向背’,感受到了‘民意難違’。”李微敖強調,李文亮留下的那句話:“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這就是從事“真正的新聞”工作的意義所在。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今天也在中國網絡熱傳,對當局與體制再度發出呼喊。諷刺的是,李文亮離世後雖被中國當局平反並追封為“烈士”,但李文亮留下的父母、妻子與兩個孩子迄今仍遭到“維穩”,禁止對外發聲。

該報道引述BBC中文網說,記者在李文亮忌日前夕撥通其父李樹穎的電話。李樹穎表示,他和家人目前都好,之後便匆匆掛斷電話。而李文亮的妻子付雪潔也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訪”。

據自由時報報道說,今(6)日為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吹哨人”李文亮逝世的1周年紀念日。僅管中國民間有不少網友在網絡上發文緬懷他,但中國政府並沒有做出任何錶示,李文亮服務的武漢市更因為正忙於應付世衛疫情調查團,幾乎沒有表現出哀悼的跡象。

該報道綜合《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消息,任職於武漢當地醫院的李文亮於前年首先在網絡上發文警告武漢市出現類似SARS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但他卻於事後遭到了武漢官方的訓斥,稱他在散播“不屬實的言論”,並威脅他必須停止這些行為。該報道說,李文亮於1月初開始陸續出現相關癥狀,並於2月1日被診斷為陽性,此後他的病情便迅速惡化,不幸於2月6日晚間辭世,中國官方則宣稱李文亮死於2月7日凌晨2點58分。

消息稱,武漢官方公布的病歿人數為3869人,但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李文亮醫師不僅只是3869分之1,他是壓力下仍勇於說出真相的象徵。他生前曾說過,“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這句話已成為中國網絡的名言。

儘管中國首波疫情不久後便逐漸平息,但每天仍有許多人前往李文亮的微博留言。內容最初通常都是表達對政府處理疫情方式的不滿,以及為李文亮的際遇抱不平,但後來逐漸轉變成表達自己日常生活的點滴與瑣事,儼然成為了中國網友的“哭牆”。

雖然李文亮的微博網友們允許人們留言評論仍然得以保留,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政府對這種事情網開一面,例如中國在另一個高人氣的社交平台“知乎”上,已找不到與李文亮有關的文章。

而民間人士也受到了中國政府的打壓。律師陳秋實於去年1月前往武漢,採訪當地的醫院病房及殯儀館,但他於2月7日被證實失聯;而公民記者方斌,曾前往武漢多家醫院拍攝實際情況,但他也不幸於2月9日失蹤,至今音訊全無。另一名曾進入武漢的公民記者張展則於去年12月底被中國政府以“尋釁滋事”的罪名判處四年有期徒刑。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