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香港

「國殤之柱」能否存放港大成疑 支聯會續喊「結束一黨專政」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一年一度洗擦存放於香港大學校園的「國殤之柱」的六四紀念活動,今(2日)晚在忐忑的氣氛下順利舉行,因為這是《港區國安法》生效和香港大學收回學生會設施及其管理權後,支聯會首次的洗擦紀念碑活動。支聯會在活動中譴責校方與學生會的割席行為,呼籲校方立即撤回割席的決定,並期望校方在尊重自由和歷史的前提下,尊重紀念碑,不要移除。

支聯會到港大洗擦國殤之柱
2.5 何俊仁日後能否可以再到港大洗擦國殤之柱,仍然是未知數(麥燕庭提供)
支聯會到港大洗擦國殤之柱 2.5 何俊仁日後能否可以再到港大洗擦國殤之柱,仍然是未知數(麥燕庭提供)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國殤之柱」自1998年起,獲港大學生會承諾永久擺放在港大校園,支聯會每年會在五四運動紀念日前洗擦該紀念碑,但港大前日收回學生會設施及其管理權後,「國殤之柱」命運成疑。該會副主席鄒幸彤表示,活動開始前仍不知會否受到阻撓。現場所見,保安人員明顯增多,但沒有阻止活動進行。而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在默哀後繼續帶領在場人士高叫該會的五大綱領,包括被建制派視為可能違反國安法的「結束一黨專政」;另外,該會又高喊「平反八九民運」,儘管中國黨史最近改把八九事件定性為「反革命動亂」。

「六四事件」曾被中共稱為「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六四事件」、「反革命動亂」,但何俊仁說,它就是一場屠殺,中共欲藉100周年之機淡化歷史,是不會成功的。

他又說,「國殤之柱」是港大學生會承諾永久擺放在校園內,但不光是學生會的資產,它具有象徵意義,標誌着大學擁抱言論自由,若大學尊重自由和歷史,自然亦會尊重這紀念碑。

鄒幸彤亦表示,期望港人繼續紀念六四事件,即使政權因國安法定義「燭光有罪」,支聯會仍會堅持,期望民眾與國內外人士和良心犯一起燃點燭圯,悼念六四事件。在警方正式拒絕該會在6月4日舉辦燭光悼念晚會前,該會仍以舉辦實體紀念活動為目標。

國殤之柱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創作,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六四事件中遭血腥鎮壓的死傷者,基座其中一面刻上「六四屠殺」字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