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俄關係

楊潔篪訪俄 中俄欲突破孤立

中共負責外交最高官員,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5月24日訪問俄羅斯,與俄方舉行為期三天的中俄第十六輪戰略安全磋商。

中共外交事務最高官員楊潔篪(右)與中國國務委員、外長王毅(左)3月18日抵達阿拉斯加,舉行美中會談開幕式。
中共外交事務最高官員楊潔篪(右)與中國國務委員、外長王毅(左)3月18日抵達阿拉斯加,舉行美中會談開幕式。 AP - Frederic J. Brown
廣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23日宣布了這一消息。參加完中俄會議之後,楊潔篪還將訪問斯洛文尼亞以及克羅地亞兩個歐盟成員國。

楊潔篪作為中國最高外交官,真正大出名是在中美三月中旬舉行的阿拉斯加對話會上,那是雙方冷卻數月以後在拜登新政府主導下的第一次會面。楊潔篪被指不顧外交禮儀,講話嚴重超時,他抨擊“美國本身不代表國際輿論,西方世界也不代表”。楊潔篪還說,“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立場同中國談話”,他的一句“中國不吃那一套”也成了網絡名言。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中俄都清楚在西方面臨的孤立處境,在這一背景下,雙方總是尋找一切機會,深化關係,或者向歐美顯示這種聯盟關係。阿拉斯加會談不久之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問中國,雙方應對歐美口吻一致,最後發表的聯合聲明稱:“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擯棄借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人權問題是中俄的“頑症”,雙方都不願意被外界揭露,因此,在人權上倒打一耙往往是中俄通用的手法。

中國外長王毅年初曾讚揚中俄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兩國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在這些超級籠統的大話後面,一些評論人士卻以為,中俄存在着針對美國的某種實用性質的聯盟,但兩國潛在分歧也很深重,結盟恐是權宜之計,難以持久。

這一次楊潔篪與俄羅斯方面舉行戰略會議,也被分析人士認為是在美國對地緣政治的主導地位有所削弱、且新冠疫情持續泛濫之際,兩國乘機深化雙邊關係的好機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19日通過視頻連線共同出席了兩國核能合作項目開工儀式。普京在會上稱,兩國之間的關係已達到“歷史上最好水平”。習近平也說,面對疫情,中俄“堅定地相互支持”,他還提到雙方“新時期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許多觀察家感興趣的問題仍然是:中俄關係到底能夠合作到什麼樣的程度,能夠有多持久?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