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六四博物館

「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今上線 脫離支聯會於海外運作

由香港市民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籌款成立的「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今(4日)天在網上開幕,為全球人士提供一個悼念亡者、留存記憶的空間。但鑒於香港的政治形勢,該館由開館日起,會脫離支聯會,由現時身處德國、親歷八九的中國傳媒人長平領導的策展團隊於海外獨立運作。

六四博物館開館 2021年8月4日
六四博物館開館 2021年8月4日 © 網頁截圖
廣告

支聯會有感於去年的六四事件31周年悼念日首次被禁止在維園舉行燭光晚會,情勢岌岌可危,於是在去年6月至8月期間發起眾籌,獲得逾千人捐款167萬港元建設網上的六四紀念館,並邀請長平擔任總策展人,在全球建立策展、檔案及技術團隊營運該館。

「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共有六個常設館,分別是「時間館」、「空間館」、「人物館」、「香港館」、「文藝館」、「媒體館」,除了收集八九民運及「六四事件」的文物史料外,當中的「香港館」更包含香港近期的抗爭運動資料,包括反基本法23條的國家安全立法、反送中運動等資料,策展團隊表示,設館理念是希望將「六四」置於更大的時空語脈之中,秉持永遠「建置中」的概念,即以「六四屠殺」為主題,貫穿全球抗爭脈絡,呈現出有機的活歷史。

博物館表示,今後將持續更新,補充現有展館內容,逐步釋出更詳細的史料,翻譯多語言版本,並將不定期因應時事與紀念日主題,開設主題特展。

為了建立可信的學術基礎,博物館成立學術委員會,邀約對1989中國民運和中國民主化及社會運動歷史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加入,當中包括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林培瑞、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宋永毅、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的白夏、日本東京大學的阿古智子、台灣中山大學的陳至潔等八人。 另外,支聯會表示,由於香港政治打壓愈演愈烈,實體的「六四紀念館」已經關閉,待日後尋找到適當方式或地點才考慮重新開放。

「六四紀念館」於6月1日被港府部門以該館未有申請公眾娛樂場所牌照而對外開放,涉嫌違反《公眾娛樂場所條例》而遭票控,支聯會於翌日公布閉館,法庭其後判支聯會罰款八千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