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法國/教育

孔子學院為何成為眾矢之的?

法國參議院10月5日公布的有關外國勢力對法國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影響的調查報告特別聚焦中國在法國開設的孔子學院。世界多個國家都在國外開設推廣本國語言文化的機構,德國有歌德學院,法國有法語聯盟,為何中國的孔子學院近期不斷遭受西方譴責?

孔子學院建築資料圖片
孔子學院建築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法國參議院報告指出,首先同法語聯盟等機構有所不同的是,中國的孔子學院往往設立在法國中等城市的大學校園中,與當地大學有合作關係,例如法國第一家孔子學院,位於波瓦提耶市的孔子學院就與波瓦提耶大學合作緊密。這些中等城市大學往往缺乏漢語教授科目,一旦開設漢語課之後,大學便對孔子學院的提供的服務產生依賴。最終校方要麼不得不接受孔子學院提出的條件,接受其介入學校的教學計畫,要麼終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這就是法國里昂三大,巴黎近郊的巴黎楠泰爾等大學決定關閉其校內的孔子學院的原因所在。

其次,孔子學院使用的教材來自中國國內,西藏,新疆,台灣等議題都被列為敏感問題,學院的教師與學生都逐漸形成自律的習慣,有學者在聽證會上表示,孔子學院的教材甚至改寫朝鮮戰爭的歷史史事,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而學術自由是民主國家的一大重要標誌。

再次,參議院的報告指出,孔子學院開始從簡單的語言教學轉向商業服務,為法中企業合作牽線搭橋,法國的海外省地例如留尼汪島的孔子學院有意設立絲綢之路學院,類似的提議也逐漸出現在法國本土。報告指出,孔子學院的工作目標是地方企業領導,這將對地方經濟產生影響。

當然,報告強調對孔子學院拉響警報的目的並非是要叫停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而是提醒法國高等教育部門在合作時必須保持警惕,在維護學術自由的同時避免對孔子學院產生依賴。

最後,報告指出,孔子學院也成為中共統戰部在海外控制中國留學生,海外華僑的有效工具。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受到北京當局的嚴密控制,他們被要求檢舉揭發發表異議的學生,這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尤為突出。

報告還介紹了中共統戰部旗下的千人計畫在法國的招聘情況,報告引述澳大利亞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提供的資料,中共在法國設立了46個招聘單位,可能有大約一千多位法國專家受到中方的聘用。

報告就此評論說,世界上許多國家,美國與法國都在各國招聘優秀的科研技術人才,招聘計畫本身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招聘的方式,中方的招聘往往與政治以及竊取信息有關,被招聘者往往因金錢或事業或其他因素對中方產生依賴,成為中國政府的工具,也就是輿論所說的“有用的傻瓜”。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