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選戰開打:施政報告談跨屆大計又強調「我」 林鄭月娥否認為爭取連任鋪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新一屆港府架構重組建議,又大談跨越任期的基建項目,行文又不斷重新自己的領導角色,「我」的出現次數更與「我們」或「政府」相若,各有一百多次,以致不斷被傳媒質疑是為爭取連任鋪路,但她一概否認,強調只是反映社會共識和需要,至於下屆政府是否落實,就要視乎下屆政府的魄力。

林鄭月娥否認借施政報告爭取連任(直播截圖)
林鄭月娥否認借施政報告爭取連任(直播截圖) © 本文作者供圖
廣告

香港下屆特首選舉將於明年3月27日舉行,北京的屬意人選一般會在選前一年的秋季便會浮出水面,最遲亦會在年底明朗化,在距離這北京發出祝福的日子不遠之際,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的鋪排自然惹來猜疑。

現在距離林鄭月娥卸任現屆特首隻有不足九個月,但她在今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大談重組政府決策局的建議,促請新一屆立法會於明年1月開始會議後討論,讓她與司局長與持分者交流意見和制訂「詳細方案」,「供下屆政府考慮執行」,內容包括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及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

林鄭月娥回應傳媒質疑時指出,有關建議是社會認為要做的,是不可迴避的,與她是否想連任「完全無關係」。

若說重組政府架構也可被特首指為與爭取連任無關,則訂定跨屆發展大計則更易被否認,林鄭月娥反問記者,有那些大型發展計畫不是橫跨十年或以上的!

但回頭細看,施政報告中確實有太多描述讓人覺得特首的工作不止為期九個月,例如在談到房屋問題時,林太表示,「我已要求發展局與運房局就後五年期(即2027-28至2031-32年度)每幅公營房屋土地提交季度報告,如土地交付時間或建屋進度未如理想,我會親自作出指示。」至於「新氣象 新未來」的標題,就更易令人聯想起「新政府」。

「我」字出現第五多 「國家」、「大灣區」遠多於「一國兩制」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上一段中的「我」字出現得有點頻繁?其實這不是錯覺,本台記者用關鍵詞在近3.3萬字的施政報告中搜尋,發現「我」字出現了109次,比第三多的「政府」(144次)和「我們」(125次)出現次數不遑多讓,一定程度上反映特首本人的領導角色。幸好,「香港」的出現次數仍高踞榜首,達270次,而「發展」則出現200次,不然,就要令人懷疑是否在看有關香港未來發展的施政報告了!

話得說回來,這份香港施政報告也充分體現「一國」,事緣代表中國的「國家」一詞,出現了61次,只比香港「重中之重」的「土地」出現次數少了一次,但卻比另一重要的「房屋」問題多了14次!而這還未計算出現了42的「中央政府」!至於出現了33次的「大灣區」,比中國治港方針的「一國兩制」一辭還要多五次,就更能說明施政報告的側重點了。誠如林鄭月娥在談及報告重點的「北部都會區」時仍不忘表示,「(那)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北京的中央政府多次表達關注香港是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發展,林鄭月娥已在報告中多次回應,由此觀之,若特首希望連任,或會令人感覺這是一份政綱,顯示其有決心、鬥志及魄力響應中央關注的事宜。

至於曾經風風火火的「一帶一路」,在報告中的出現次數由2016年首次提及便有42次,大幅減少至今年的兩次,若非港府在「一帶一路」的角色已經偃旗息鼓,便可能是在「鴨子畫水」,默默努力以赴。而肯定的是,這份施政報告不會像2016年報告般,被網民謔稱為《一帶一路報告》。

「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概念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在2013年提出,梁振英政府當年在報告中建議港府成立「一帶一路」委員會和辦公室,又鼓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港升學,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如此緊貼中國國策,應是給內地領導人看的,但也不是壞事。不過,網民則指為是向習近平獻媚的《一帶一路報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