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政治

陶冬看中國四大重要變化 十年內有機會超過美國

國泰金旗下國泰世華8日下午舉行2022年趨勢論壇,請來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談“中國未來十年的四大重要趨勢”,包括經濟增長模式、數據時代、碳中和及中美關係之變,都可能使全球經濟局勢重新洗牌,中國大陸極可能靠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科技、資料中心、5G或6G等“ABCDG”新經濟,在十年內有望超車美國。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 ©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廣告

陶冬提到目前中國大陸正處於“百年之變”,包括政治、經濟、科技、增長模式、社會及地綠政治上等變化,尤其未來10年跟市場最有關的有四大改變。首先他提到最重要的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他說,中國大陸每20到25年,經濟就會出現形態上巨大變化,過去20年中國大陸靠的是水泥紅利及人口紅利,未來20多年吃的是數據紅利。如今水泥紅利已走完,正在呼喚新的業態。

 

此外,他也提及,大陸經濟將由美式強調服務的增長模式,轉為強調製造的德國式增長,金融(包括股市)及服務業重要性下降,尖端製造業將由國家引導。

最後,另一個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是從鄧小平時代追求“部份人先富”,走向經濟果實“再分配”,讓社會整個分配更均勻和諧。他說未來十年經此重大改變,關心資產價格的人需清楚把握此脈動。

中國大陸未來十年的第二項大改變是數據時代之變,即走入A(AI)、 B(Blockchain區塊鏈)、C( Cloud雲端)、 D(Data Center)、及G(5或6G)時代之變。新經濟為消費者量身訂作送到門前,對製造業、服務業、零售業產生顛覆性變革。陶冬說,這二年中國大陸數據化程度已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些微領先,而這場新冠疫情,中國大陸率先走出危機,在ABCDG新時代來臨下,在十年內全球經濟將會重新洗牌。

第三改變是碳中和之變。陶冬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新能源商品的超級周期即將形成,價格上漲將集中在新清潔能源與新材料、新金屬。

四是中美關係之變,陶冬認為將會改善,起碼開始對話,美對中懲罰性關稅會下降,在碳中和上合作,但很難見到根本性改善,老大與老二間會有更多科技及非典型競爭。

最後陶冬受訪時提及,他認為2022年將出現各國經濟週期“錯位”,即美國為解決通膨問題,可能是全球唯一且率先升息的國家,並進行縮表,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速,中國人民銀行勢必要增加流動性,進行定點放水,而日本與歐洲可能不動,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美元資產,市場波動加劇,尤其可能出現新興市場之亂。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