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媒體自由

香港《眾新聞》停運 學者料配合官方主旋報道增 「真理部」可能出現

獨立網媒《立場新聞》和《眾新聞》在五日內先後宣布停止運作,三名新聞學者向本台表示,香港遊戲規則已經改變,新聞自由空間大不如前,預料傳媒會向配合官方主旋律靠近,當局更可能扮演類似政治諷刺小說中的「真理部」來統一觀點,過往的自由環境不會再現;而對外國駐港媒體亦會從嚴管理,不排除國安勢力介入。相反,建制派議員和傳媒多以「心虛」形容《眾》停運,但有電台市民叩應節目主持人反駁稱,這正正說明已產生寒蟬效應。

香港新聞自由排名近年大跌(見小圖),記者要像記協所說般繼續照亮,在煽動罪下日見困難 2022年1月3日
香港新聞自由排名近年大跌(見小圖),記者要像記協所說般繼續照亮,在煽動罪下日見困難 2022年1月3日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眾》不久前仍在推出經營計畫,但在《立場》因主事人被警方以塵封半世紀的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控後停止運作數日後亦宣布停運,相信是與煽動罪對傳好的威脅有關。他續稱,《港區國安法》的四類罪名已對傳媒造成巨大挑戰,「煽動意圖罪」基本上可以補國安法之漏,涵蓋該法未包含的範圍,傳好面對的風險更大。

他指出,香港現時明顯處於大事前「洗太平地」的情況,因為今年秋天是中共第二十次黨代表大會召開之時,7月1日則是香港回歸25周年之日,預料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訪港,故此一定會大力維穩,而意識形態是習近平認為「十分重要」的一環,故此一定會着力控制,只要上位者有輕微信號,傳媒東主自會「買保險」,自我審查,避開敏感議題,並向官方主旋律靠近,香港電台、有線新聞及now新聞已是現行例子,餘下的媒體可能尚會在當監察政府的人民喉舌和宣傳機品之間爭持,但預料會與中國大陸媒體曾經曇花一現的爭持相似。

呂秉權更預言,即使「二十大」後,香港亦難以走回自由的境況,因為新班子更需要維穩,以延續統治。至於經歷質變的香港,立法會制度已改,「硬件」工程已到位,北京更需要傳媒進行深入的「軟件」改造工程,不會有真正寬鬆的新聞自由。

至於在港外媒,他認為,中國會以更敏感和嚴重的眼光去審視,會被標籤為戴上有色眼鏡的反華勢力,預料會在管理上更加細緻,除了以不續簽工作證作為管理手段之一外,更不排除國安介入,而香港有「充沛的」國安力量供其使用。

另外,曾教導中國新聞的資深新聞學者杜耀明亦指出,《眾新聞》報道重點是監察政府運作,並秉持普世價值,其停止運作令香港少了注重監察社會的媒體,其他未投降的媒體將面對更大壓力,而颳起此次旋風的「煽動意圖」罪對新聞工作者是十分巨大的威脅,是「頭上一把刀」,因為意圖十分容易入罪,日後傳媒會偏向政府以自保。

他預計,港府以「煽動」罪清除不可控的傳媒後,第二步會是透過立法取締「假新聞」和扮演類似政治小說《1984》的「真理部」的角色,宣揚「真理」,不單是事實,甚至是觀點亦要一致,與「真理」不符的,便屬犯罪,估計這在一、兩年內便會發生,屆時,香港傳媒將會靠近大陸的做法。

相反,左派工聯會候任議員麥美娟接受《明報》訪問時指出,香港新聞自由沒被打壓,憂慮傳媒淪為「官方喉舌」亦是過分誇張,相信警方會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一個安心的環境。她直言,不明白《眾》的員工會感到不安全,稱他們應反問自己做過什麼。

連《眾新聞》在內,香港過去半年有三間獨立媒體被迫停止運作,包括有主事人被警方以國安法拘控、後再加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的《蘋果日報》,以及有董事和總編輯被「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拘控的《立場新聞》,有學者形容,令香港被聽得見的獨立聲音不再復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