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經濟

IMF料香港今年和中期GDP放緩至3% 疫情「清零」未削金融中心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預期,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GDP)會放緩至3%,較去年低3.4個百分點;組織預計,疫情會對GDP增長潛力帶來長久影響,加上人口老化等結構性因素,GDP中期增長將會放緩至3%以下。

香港金融中心區夜景 2017 年 11 月 23 日,
香港金融中心區夜景 2017 年 11 月 23 日, REUTERS/Bobby Yip
廣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團上月上半個月完成對香港就經濟發展工作進行的定期訪問,昨(20日)午發表初步評估總結。基金組織指出,香港能迅速推出政策措施應對包括疫情在內的衝擊,帶動經濟復蘇,預期今年會有3%的經濟增長,但各個經濟環節的復蘇步伐並不一致,私人消費會有滯後,部分原因與疫情下實行零感染的「清零」政策有關,例如旅遊業和接觸密集型行業將持續受壓。該會建議港府財政支持應更具針對性,如向低收入家庭增發消費券和建立失業援助制度。

不過,基金組織相信,「清零」政策不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因為香港經濟在疫下保持穩健,未見關鍵的基本因素受嚴重衝擊,而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料可提升香港作為貿易中心的地位,在未來提供不少發展機會。

通脹率方面,港府統計處同日公布,反映通脹的消費物價指數由11月的1.8%升至12月的2.4%,略低於預期的2.5%。全年計算,香港去年的通脹率為1.6%。而基金組織的報告則預期,隨着勞工市場狀況改善,通脹率會逐步回升至約2%,即較去年略高。

IMF:中港行數碼貨幣須研究潛在風險

報告又指出,香港與中國金融市場將進一步融合,而香港的金融管理局繼續與中國人民銀行等夥伴合作,研究跨境支付央行數碼貨幣於批發層面上的可能性,但報告提醒,數字人民幣雖可減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港府應在大規模跨境應用央行數碼貨幣前,詳盡研究其「潛在風險」,包括有關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合規問題。 基金組織又提到,中國發展商的債務問題,對香港金融系統影響有限,因為本地銀行對高風險的內房的風險敞口十分小,而且港銀的內地相關貸款不良貸款比率,甚至比總體不良率更低,認為本港銀行資產質素十分良好。 基金組織總結,為應對長期財政需要、建立緩衝及令制度更公平,港府中期必須全面改革稅制,建議可開徵增值稅,增加應課稅品稅額;亦有空間開設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以及透過提高最高收入組別的個人入息稅稅率,從而增加個人入息稅的累進程度。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歡迎IMF代表團認同港府採取的政策使香港經濟強勁復蘇,港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最新經濟狀況,以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平衡、包容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不過,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一旦開徵新稅項,難免影響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以資本增值稅為例,美股市場雖有此稅項,但卻沒有香港已有的交易印花稅,香港開徵增值稅,可能有後遺症;另外,增收股息稅則會減低國際投資者購買本地收息股的吸引力,凡此均須考慮。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