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俄烏危機

俄羅斯虎視眈眈 德國請不要支吾

烏克蘭危機正在考驗着大西洋兩岸以及歐盟內部是否真正團結,面對在烏國邊境陳兵十萬的俄羅斯,是一如日前所聲明的那樣,只要俄羅斯越境就遭致歐美強烈反擊,還是試圖尋求另外的路徑,甚至幻想與俄羅斯妥協,德國政府近日流露的曖昧立場引發批評。

2022 年 1 月 12 日,俄羅斯 T-72B3 坦克在俄羅斯南部羅斯托夫地區的卡達莫夫斯基射擊場參加演習。目前,十萬俄羅斯軍隊駐紮在烏克蘭附近,西方擔心俄軍隨時會侵入烏克蘭。
2022 年 1 月 12 日,俄羅斯 T-72B3 坦克在俄羅斯南部羅斯托夫地區的卡達莫夫斯基射擊場參加演習。目前,十萬俄羅斯軍隊駐紮在烏克蘭附近,西方擔心俄軍隨時會侵入烏克蘭。 AP
廣告

德國聯合政府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出現了令人尷尬的不協調,而一名高級將領的聲明更激起烏克蘭的憤怒,朔爾茨政府這個星期天正在遭受着對俄羅斯重申強硬立場的巨大壓力。

這是柏林本可以避免的一個插曲:德國海軍司令宣稱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想法是“無能”的想法,並認為普京“應該受到尊重”,此番表態引發了軒然大波。

儘管這位軍人周六晚上被迫在印度發表前述言論24小時候迅即辭職,基輔的情緒憤怒到極點。再加上一再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也助長了憤怒的火焰。對基輔而言,柏林的立場形同鼓勵普京攻擊烏克蘭。

在支持烏克蘭預防俄羅斯入侵一事上,美國、英國以及巴爾半島國家態度明確,他們宣布向烏克蘭這一前蘇聯國家快速運送武器。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對一切軍事投入都持保留態度的德國,認為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會加劇緊張局勢。

朔爾茨周日再次向俄羅斯發出警告,一旦入侵烏克蘭或針對烏克蘭發動的一切軍事行動,俄國將會付出“很高的代價”。不過,朔爾茨仍然很謹慎,他同時呼籲在審查可能的對俄制裁以及可能會對德國產生的“後果”時要有“智慧”。

在與綠黨和自由主義者組成聯合政府一個半月後,社會民主黨總理朔爾茨開始因其外交含糊不清而受到批評。德國鏡報批評說,德國的曖昧態度對西方的整體戰略是很危險的。

俄羅斯虎視眈眈,美俄下周繼續談判前景不明,歐美團結此時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為了面對莫斯科顯示西方團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日表示,他對德國面對俄羅斯的堅定意志不存在絲毫懷疑。

不過,現在對朔爾茨的批評越來越多,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 (GMF) 柏林辦事處的專家烏爾里希·斯佩克 (Ulrich Speck) 在推特上譴責說:“直到現在,總理都堅持對俄羅斯危機採取最低限度的計畫。”他埋怨朔爾茨只“發表不痛不癢的聲明”。

德國聯盟政府內部也暴露出不協調的聲音。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 智庫 ECFR 柏林辦事處的研究員 Jana Puglierin在本周發表的一份備忘錄中寫道:“現在誰來決定對俄羅斯的政策方向?是由社民黨領導的總理府還是綠黨領導的外交部?” 

綠黨出身的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上周在基輔表示,德國為了烏克蘭的安全,不惜一切,甚至包括承擔經濟後果。

但是,社民黨在德俄天然氣工程北溪二號的曖昧態度無助於澄清德國的對俄立場。一月中旬,社民黨出身的國防部長還稱,烏克蘭危機不應影響北溪一號計畫正常實施。但社民黨內部也存在反對的聲音,結果,觀察人士注意到:“內部聲音不和諧,給人的印象是柏林缺乏領導力”。

朔爾茨本人其實也在有意無意培植曖昧狀態,北溪二號曾在他口中被描述為一個“私人計畫”,不過,他最近予以澄清,他將堅定地執行今年夏天簽署的德美天然氣管道協議,該協議規定,如果俄羅斯“將能源用作武器或對‘烏克蘭’採取新的侵略行動”,德國將實施制裁。

德國最新出版的『時代周刊』指出,對於許多社民黨官員來說,“俄羅斯這個詞,激活了一種懷舊情緒”,前總理勃蘭特 1970 年代發起的與莫斯科和解的“東方政治”,總是被視為是一種通過對話獲得民主進步的可能性。

保守黨出身的默克爾在其執政的 16 年裡也是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與俄羅斯的聯繫,試圖將地緣政治爭端與兩國之間的經濟利益分開。

來自歐洲東部的 73 位安全政策專家在本月發表於《時代周刊》的一封公開信中說,德國“在過去的 30 年裡雖然批判地看待克里姆林宮的行動,但基本上是不活躍的”。他們認為德國必須“糾正”對俄羅斯的特殊待遇,現在,“德國必須採取行動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