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沃蘇勒亞洲電影節

法國沃蘇勒亞洲電影節向謝飛致敬:文革後有靈魂和人性電影的先驅

第28屆沃蘇勒國際電影節推出向中國導演謝飛致敬的單元,放映包括1983年執導的反映知青生活的《我們的田野》到2000年西藏片《益西卓瑪》,六部作品呈現出導演多變的風格。法國研究中國電影的學者Louisa Prudentino在電影節上負責向觀眾介紹謝飛的影片,她認為謝飛影片的最大特色是表現出了人性,是有靈魂的。

謝飛導演
謝飛導演 © 謝飛
廣告

Louisa Prudentino:沃蘇勒國際亞洲電影節之所以嚮導演謝飛致敬,原因之一是這個在法國並不太為人所知的導演為中國電影在文革之後的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中國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之間不可或缺的紐帶,第四代導演是在文革爆發之前結束了電影學院學習的導演,但由於文革的爆發讓他們沒有辦法拍攝影片,中國電影業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停滯了,他重新開始拍攝時幾乎需要從零開始,《我們的田野》講述了知青的生活,充滿情感,拍出了感人的故事,重新為中國電影贏得了尊嚴。

Louisa Prudentino認為,謝飛將多篇文學作品改變後搬上銀幕,在這些作品中,抒情和人道精神都能充分地表現出來,當然在改編的過程中,他也會加上自己的一些東西,比如,在《湘女蕭蕭》中,與沈從文的原著相比,更多了些女性主義的色彩。而他的最後一部影片《益西卓瑪》雖然他試着繼續保留作者電影的風格,但能感覺失去了一些自己初期影片的特色,而更加註重畫面美感,但抒情的特點依然還在。可以說這是一個始終如一的導演,遺憾的是,今天的電影市場已經沒有這類影片的位置了。

對於謝飛在中國電影中的地位,Louisa認為:“謝飛和他的同時期的導演讓中國電影擺脫了前蘇聯電影的拍攝和剪輯方式,當時的電影非常空洞,充滿政治元素,缺乏靈魂, 是他們給了電影尊嚴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貢獻,因為他保證了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之間的過度,其他的很多第四代導演完全被第五代淹沒了,但他的電影講好的故事,他在內蒙古和西藏拍攝的影片都有美麗的畫面,但並不僅限於此,他總是能賦予影片靈魂,讓影片擁有情感。在當代的電影中,這些都已經消失了。”

第28屆沃蘇勒國際電影節也向日本導演深田晃司致敬。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