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新冠疫情/上海

世衛總幹事評“清零政策” 中國外交部: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 "批評

已經“封城”超過40天的中國經濟金融重鎮上海疫情緩解,但嚴格的防疫措施繼續引發關注。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周二對中國新冠“清零政策”做出評論,指出這種政策對經濟和民心造成壓力,是 "不可持續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要有關人士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 "批評。

世衛總幹事譚德賽(資料圖片)
世衛總幹事譚德賽(資料圖片) REUTERS - DENIS BALIBOUSE
廣告

清零政策飽受批評,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月初的政治局會議重申“動態清零”為抗疫總方針之後,世界衛生組織 (WHO) 秘書長譚德塞5月10日罕見表態,直指中國政府堅持的“動態清零”策略是不可持續的,稱他向中國專家提出,過渡至另一政策的重要性。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賽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賽 REUTERS - DENIS BALIBOUSE

但譚德賽的評論沒有被官方媒體報道,也在社交網絡上受到審查,路透社引述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員方克成說,這表明在今年秋天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 "這個問題已經完全政治化","任何不同的意見都被視為對最高當局的挑戰"。

中國只有外交部在其每日新聞發布會上通過其發言人趙立堅作出了反應。趙立堅說:“我們希望有關人士能夠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能夠更多地了解事實,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趙立堅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他指出,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使14億多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在上海這個擁有2500萬人口的大城市已經被嚴格控制了五個多星期的時間,當局周三宣布,全市16個區中有一半在過去三天中沒有記錄新的感染病例,因此被劃入“零感染”區域。但是限制措施持續,甚至正在收緊,因為市政府希望在本月底放寬限制之前杜絕任何新的感染。

根據最新報告,上海在24小時內錄得1487個新感染病例,是3月23日以來的最低水平。上海市衛生委員會副主任說:"反彈的風險仍然存在。”

在中國首都北京,過去24小時內報告了56個新病例,許多企業已經關閉,許多居民在家裡工作。故宮博物館也將於5月12日關閉。

據路透社報道,自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官方記錄了約5000人死於新冠案例,而美國則有近100萬人。但是中國和美國的科學模型估計,如果取消衛生限制,不增加疫苗接種或治療機會,中國可能有150萬人死於新冠。在80歲以上的中國人中,只有一半的人接種了新冠疫苗。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