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美關係

美國對台政策改采戰略清晰?

拜登周一在東京對北京發出了可謂相當強硬的聲音。警告北京一旦侵台,美國會捍衛台灣,北京則反應激烈,譴責美方“玩火”。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赤坂宮國賓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赤坂宮國賓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 AP - Nicolas Datiche
廣告

拜登2021年10月21日在CNN回答“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美國會不會捍衛台灣?”的問題時,兩度響應說,“對,我們有這樣的承諾”。一些分析認為拜登的說法顯示美國有意協防颱灣,但也有被當作“口誤”的猜測,懷疑美國豈能輕易告別奉行幾十年的對台“戰略模糊”。白宮發言人事後有關“總統不是在宣布我們的政策有任何改變,也不是做出了改變我們政策的決定”的說法也被解讀為立場有所後退。

5月23日,拜登在東京面臨同樣的問題,當台灣遭到中國攻擊,他是否願意武力介入保衛台灣?拜登的回答是肯定的。此舉被解讀為打破了美國長期以來對台保持的“戰略模糊”的政策,但白宮隨後重申,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似乎又在淡化拜登有關美國將軍事介入保衛台灣的說法。

拜登當時回答提問作出上述回答後還補充了一句話:“我們同意一個中國政策,我們簽字同意了這項政策和其他補充協議。但是,用武力拿下台灣是不適當的。那會擾亂整個地區,就跟在烏克蘭發生的情況相似”。

顯然,這句話透出,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的教訓,以及北京對台灣施加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無疑促使美國對海峽兩岸關係,以及可能發生的北京對台戰爭重新思考。無論如何解讀拜登的表態,至少美方有把話說在前面敲警鐘的意味。

拜登亞洲行前夕,北京或許對拜登可能會對台灣問題發表“出格”的講話有所預感,中國外交負責人楊潔篪、王毅先後就中國的“核心關切”台灣問題發出警告,楊潔篪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建立外交關係的前提,也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譴責美國不要打“台灣牌”,“不要在十分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拜登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的聯合新聞會上有關會在北京侵台時軍事捍衛的表態仍然讓各方震驚。儘管白宮解釋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是從北京方面的激烈反應來看,拜登對台政策的宣示可能正在走出“戰略模糊”框架。

拜登的表態和白宮事後有關對台政策未變的聲明,其實為美國的對台政策留下一個很大的想象空間。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意味着,如果北京不侵台,而只是不斷地對台灣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美國將繼續依據『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武器,提供武器的程度和水平將視北京壓力的程度而定。假如北京一旦侵台,美國可能會冒着信譽破產的巨大風險袖手旁觀嗎?

北京應注意到了,美國對台政策的表述越來越明晰,即使被北京視為聖經的“一個中國原則”也受到美方公開、立即的反駁。中共外交最高負責人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通話時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9日也再度強調“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指責美國試圖“歪曲和掏空一中原則”,結果引起美方反彈。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20日發推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公開扭曲美國政策,美國不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依然致力於長期、獲兩黨支持的‘一個中國’政策”。

為什麼美方要做出如此強調呢?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科比去年10月曾解釋,“一中政策”與北京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不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專家分析,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採取更決斷的姿態,不受“一中原則”的框限是因為,華盛頓一直擔心北京可能會單方面改變現狀。華盛頓對台戰略模糊逐漸清晰,應該是讓北京不要誤判形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