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北戴河

台媒:北戴河會議不尋常或已提前上演

據台媒報道稱,中共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似乎有些不尋常,因為各種政治耳語與傳聞未曾間斷,不論這些訊息的真偽,至少直接反應中共黨內權力鬥爭的一些實際與現象,如今離二十大隻剩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習近平與黨內勢力的政治博弈已經提前上演。

北戴河圖片
北戴河圖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上報發表署名張宇韶報道分析文章稱,北戴河會議不尋常,中共權鬥已經提前上演。

張宇韶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他指出,北戴河會議實情的狀況外界無從得知,因為隨着不同歷史發展階段與領導者的政治需要,他在中共政治運作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多數中國研究專家同意,所謂“北戴河辦公”雖不若毛澤東文革前的建制性質,或不具備改革開放後趙紫陽、江澤民時期的“異地決策”意義,但是在每年的中央委員會議以及兩會中間,北戴河會議仍扮演政治排版定調、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執行狀況的功能。 如果遇到全國黨代表大會召開的當年,因為牽動權力布局與人事安排,中共黨內各派系針對中央委員、政治委員甚至常委名單進行第一輪的交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該報道,就在北戴河會前,各派勢力地盤爭奪戰正在展開,5月28日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空降天津市,代理於死在任上的市長廖國勳。而外界一再懷疑,廖國勳是“被自殺”。由於兩人被歸類不同派系,有觀察家直稱是江派奪下習派地盤。

廖曾經在貴州擔任省常委,先後與栗戰書、趙克志兩位省委書記共事,在浙江任省常委與組織部長時,頂頭上司就是夏寶龍,因此早期被視為“之江新軍”的嫡系人馬。另一方面,張工曾任北京市副市長,但在習派大將蔡奇任北京市委書記掌權後,被調至中國總工會副主席這個不重要的冷衙門坐板凳,直到2020年才任國家監管局長掌實權。原因很簡單,張工背後就是江澤民系統。 在今年4月27日,廖國勳被官方宣布“因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死亡,但各種死亡細節、時間及病因等則資訊都欠缺,因此引發各界疑慮,由於日前才傳出檢監調查他與醫療檢測的利益輸送關係,以致網上傳言他是“畏罪自殺”或“被自殺”。

該報文章稱,此外,根據港媒報導,北京的港澳事務高層官員的人事將陸續變動,包括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調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一職應該是第一波的異動。 諷刺的是,張曉明經歷了從“正職變副職”,然後再從“副職變閑職”的過程。多數觀察家認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的職位是可有可無的“閑職”也是一個容易被“彈出去”的位子;但也有人認為將他挪出位子,除了要放夏寶龍人馬進來,也可能意味他將更上一層樓。

因為張在香港問題的立場非常強硬,根本就是標準的“擁習路線”。最著名的就是 2014年9月11日,他在回答北京是否允許泛民主派人士擔任香港行政長官時,他竟然表示:“讓你活着就足以顯示國家的文明和包容。”張曉明在香港問題上累積的政治資本,是否成為他在二十大更上層樓,猶待觀察。

據張宇韶稱,另一個觀察的指標是上海解封。在6月1日零時民眾可以自由外出,基本的大眾交通運行也都在即日起開始運作,同時原本以浦東浦西為界對切、黃浦江兩岸的陸橋隧道也都恢復暢通。不過雖然基本解封,但仍有許多場所未開放,如博物館、電影院和健身房,同時因為物流短暫時間還沒全面恢復,也還有許多餐廳無法立即正常營業。

據該文說,外界好奇,在李克強近日頻繁出手,尤其是近日其所召開的十萬幹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引發外界各種想像。上海等解封究竟意味習近平在壓力下尋求妥協,或是仿效毛澤東“引蛇出洞”的套路,在未來北戴河會議上大致會有解答。

上報該原文鏈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6114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