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王克平在羅丹博物館

王克平 走進 羅丹

1979年,短暫的北京之春,剛過而立之年的王克平,“像天上掉下的一個人”加入了「星星美展」,他根本不可能想到,四十餘年後會在巴黎羅丹博物館“班門弄斧”。

站在自己的木雕與羅丹銅雕之間的王克平
站在自己的木雕與羅丹銅雕之間的王克平 © Wang Keping
廣告

五月六月,巴黎恢復了大疫後的繁榮,羅丹博物館舉辦『王克平在羅丹博物館』個展。這是一個不同尋常之舉,獨樹一尊的羅丹博物館很少給其他藝術家辦展覽,更是從來沒有請藝術家現場雕刻。一共有五座王克平的木雕展出,一件在博物館的前廳,另外四件尚未完工的巨大木雕矗立在博物館的花園,在羅丹銅雕的環繞下 ,王克平面對觀眾做完最後的工程。

王克平木雕
王克平木雕 © Wang Keping

羅丹博物館介紹說:王克平邀請我們見證的正是這一完成的時刻。藝術家每周四天下午現身,他大刀闊斧地修改,用火燒烤,最後打磨、拋光、上油上蠟。法國『世界報』長文揭示王克平雕刻的魅力:“那是一些活着的木頭......”巴黎畢加索國家博物館雕塑部負責人Virginie Perdrisot-Cassan評論王克平是在現代藝術的叢林中“開闢出另一條路”。藝術家艾未未則認為王克平的雕刻“自成體系”。

在羅丹博物館前廳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在羅丹博物館前廳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 Wang Keping

王克平曾下鄉,當兵,做工,搞戲劇,從未學過美術,1978年才剛剛接觸到一些畫家朋友,他說:“我在一個畫家的家裡看到了他們珍藏並暗地傳閱的幾張羅丹雕刻的印刷圖片,啊,世界上還有這麼美好的藝術,讓我第一次知道不僅有畫家還有雕刻家,我知道的第一個雕刻家就是羅丹。”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北京,毛澤東死後,四人幫垮台,社會開始鬆動,年輕人躍躍欲試,北京開始跳搖擺舞,開始人群夜裡在大街上跳,被禁止後,就私下搞家庭舞會,誰有錄音機就可以邀請漂亮姑娘,他的畫畫的朋友,拿畫跟外國人換錄音機,讓他垂涎三尺,他也試着畫了兩張油畫,一塌糊塗。偶爾撿到一根硬木條,鬼使神差,他上邊刻了一個頭,張着大嘴,頭頂一隻手臂,他在手上插了一本紅寶書,取名『萬萬歲』 ,隨後他又做了一批如『沉默』,『偶像』等等。一位外語學院的美術老師看到,驚訝地問:“誰送給你的?這些都是國寶呀,換錄音機可太虧啦!”

王克平早期作品『沉默』
王克平早期作品『沉默』 © Wang Keping

1979年,王克平、馬德升、黃銳,阿城,艾未未等一群“在野”的青年藝術家橫空出世,他們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鐵柵欄上舉辦『星星美展』,王克平的木雕作品石破天驚,紐約時報第一版刊登『沉默』的照片。目睹星星美展的胡平稱讚他無師自通,“一出手就是風格,一出手就是經典”。艾未未佩服王克平的勇氣:“星星美展的時候 ,人們驚喜他是從天上掉下的這麼一個人,敢於公開嘲諷政治領袖,直指社會最尖銳的弊端:言論自由,政治審查.....”

這批中國野生藝術家以反叛者的姿態破土而出! 他們的藝術話語一開始就浸透着對抗的特質,對極權的挑戰,對自由的渴望! 這有一點類似十九世紀末在巴黎舉行的首場印象派畫展,唯一不同的是,星星美展不僅在挑戰傳統,更是在挑戰體制。那是一個四九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寬鬆時期,舉世矚目的西單民主牆,油印民辦刊物,今天的詩歌,第五個現代化的呼喚,北京大學的自由選舉運動......

王克平回憶道:“華國鋒主政的那段日子,沒有‘一尊’,整個社會都充滿活力”。可惜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星星美展如同那時冒出的許多自由火種一樣,被一一撲滅,然而星星卻畫破夜空,在歷史上畫出了一道閃亮的痕跡。

“從東方流落,被帶進西方”,像策蘭的詩句那樣,王克平於1984年流落到了巴黎,第一次親眼目睹羅丹作品,第一次見到浩瀚的古代與現代的藝術世界……

王克平的雕刻曾在世界各地展覽,但在羅丹博物館展出對一個雕刻家來說是極大的榮耀,多少雕刻家夢寐以求,他風趣地說:我鑽了個空子。他在『與羅丹---巴黎羅丹博物館王克平雕刻展前言』寫道:“羅丹的寫實技藝對我來說是高不可攀,可是羅丹作品的對人性的熱愛,對女性的讚美,給我深深的烙印,一直縈繞在我的創作思維,從頭到手,從1978年到現在,從北京的圖片到巴黎的羅丹博物館。”

艾未未是最懂得王克平的,他評價說:“他利用原始的材料的自然形態和特徵來製作一件說不清楚的東西,似是而非地表達他的潛意識、揮之不去的性幻想。作品的野蠻特質是異常明顯的,從單純的雕刻範疇來談,雕刻家可以跟王克平相比照的,少之又少,它完整,獨立,自成體系。”

在羅丹博物館花園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在羅丹博物館花園展出的王克平木雕 © Wang Keping

Virginie Perdrisot-Cassan寫道:“提到王克平的藝術,任何訴諸藝術理論似乎都是無用的,作品的形式存在值得所有的討論。正如他自己所言,這位雕塑家在中國傳統和當代流行藝術的誘惑之間開闢了第三條道路。這第三種方式,只屬於他,這是一種使自然成為具有強烈造型美的自主風格。

哲人說過,藝術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從星星美展到今天,王克平的作品一直保持這種力量。有人評論他後來的藝術越來越唯美與原始,然而,當初那種野性的力量並沒有消失。他用鋼鐵構造的紀念劉曉波的『鐵椅LXB』就是最好的證明。劉曉波201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因深陷牢獄未能出席,諾貝爾委員會頒獎時,那把為他特意留置的空椅子讓世人怵目驚心。2017年,劉曉波病死在獄中,2018年王克平用空椅子與監獄鐵窗相結合的造型創作了3米高的紀念碑『鐵椅LXB』。他給老朋友胡平的信中說,“有淚可以無聲,有血不可無詩。”胡平撰文回應:“整個設計極其簡約,無一處贅筆”,“我希望,這把‘鐵椅LXB’陳列於博物館、公園、海灘……”經過不斷地努力,如今這巨大的血銹滄桑的鐵椅,永久地安置在巴黎文森娜森林公園(Bois de Vincennes),默默地寄託人們的悲憤與思念...

鐵椅LXB
鐵椅LXB © Wang Keping

四十多年的重體力勞作,如今王克平老當益壯,仍舊每日勤奮工作,上下求索攀登......十一月,歐洲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國立吉美博物館(Musée Guimet)將為他舉辦個展,王克平將以另一批作品與觀眾會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