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共二十大前瞻

中紀委刊物載文痛批李丞相惹疑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旗下的『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日前刊出一篇題為『擯棄精緻的利己主義』的文章,文章痛批“李丞相”,引起許多猜測,至今還在發酵,不少人以為影射的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習近平與李克強
習近平與李克強 網絡照片
廣告

文章是6月1日刊出的,起初似乎並未引起太多注意,後來在網上瘋傳起來,現在已經被刪除了,只剩下截屏和引用的片段。自由亞洲援引報道稱,很多傳播這篇文章的微信號、微信群也被炸掉。

文章開門見山:“精緻的利己主義,是指善於利用高超逼真的演技、冠冕堂皇的理由,精心修飾、巧妙掩蓋自私貪婪的本性”。

然後文章就特別舉出兩個反面例子,一個是秦朝的宰相李斯,一個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文章批李斯“就是熱衷於追名逐利又極其擅長包裝的人”,“縱觀李斯的一生,卓越的政治才能掩蓋的是貪婪自私的本性”。

對於李林甫,文章痛批,“唐朝由盛轉衰與李林甫這位精緻利己主義者密不可分”,稱李林甫“貪戀權力,陰柔奸狡,被人們稱為‘口蜜腹劍’”。

借古諷今,文章接下來把矛頭對準了黨內:”一些黨員幹部把私利當作唯一追求,工於心計、圓滑世故、善於隱藏,到頭來只能慘淡收場”。

文中說,“有一些人非常善於表演,表面上好像是為國為民,實際上都是為自己”,顯然,能“為國為民”,且“非常善於表演”的,位置應是很高很高的了。

“有的領導幹部頂着‘學者型’官員的光環,不想着如何發揮所長、幹事創業,卻瘋狂追求權力金錢;有的領導幹部名校畢業,年紀輕輕被委以重任,卻總想當大官、發大財,以權力謀取私利……”

這種指桑罵槐的事,類似文革的“批林批孔”,學者趙越勝分析,批林批孔的背後玄機是毛澤東警告周恩來不要借批林而批左,翻文革的案。

兩個宰相都姓李,讓人自然聯想到總理李克強。這一階段,由於習近平的堅決清零不動搖,嚴重挫傷了中國經濟,引起了黨內外許多不滿,在這一背景下,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推出了許多被視為“救經濟”的措施,李克強還罕見地召開了十萬人大會。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李克強走出了習近平的陰影,但另外的分析人士則以為,李克強反正明年就要讓位了,這不過是“最後一搏”了。但是,習近平日前在四川視察時又重申,堅決清零不動搖,給人感覺是不放權的意思。

今年秋天中共就要召開二十大,現在是敏感時期。按照中共自定的規矩,擔任總書記兩屆,不能續任,但是,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準備要在二十大連任。習近平已經通過“修憲”,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從理論上講,習近平可以“終身執政”了。

有分析認為,中紀委在這樣的敏感時期發這樣的文章含沙射影,很蹊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