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中國/歐洲

華日:美國和主要盟友聯手對抗中國

美國及其在歐洲和亞洲的主要盟友正聯合起來對抗中國,它們都將中國視為安全挑戰,而且中方在烏克蘭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支持更是令人不安。作為美國最親密印太盟友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參加了本周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年度峰會,這是迄今為止的首次。

美國總統拜登
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拜登 資料照片 © REUTERS - JONATHAN ERNST
廣告

據華爾街日報署名Daniel Michaels /Charles Hutzler今天報道稱,北約周三發布的最新安全概念也首次將中國單列出來,稱中國公開聲明的雄心和脅迫性政策對西方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構成挑戰。雖然這些盟友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擴大的正式聯盟,但它們的合作使日本和澳大利亞等長期以來直面中國力量展示的國家與歐洲國家站到一起,這些歐洲國家曾傾向於將中國視為一個經濟機會,但最近對中國的強硬姿態顯示出反感。

現任和前任官員說,考慮到俄烏戰爭和中俄夥伴關係,這些盟友認為它們的安全息息相關。這些國家都是實行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家。

前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官員、現為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亞洲研究教授的Evan Medeiros說:“人多力量大”。Medeiros說:“現在,歐洲領導人似乎已放棄了對中國的幻想,亞洲的決策者希望爭取歐洲的合作,與中國進行長期艱巨的戰略競爭。”

官員和國際事務分析人士表示,更緊密的合作可能會考驗這些盟友能否平衡兩方面的挑戰:一邊是歐洲和美國眼中來自俄羅斯的愈發嚴峻的威脅,另一邊是這些盟友眼中中國構成的較長期挑戰。

本周早些時候,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 簡稱G7)領導人在另一場峰會上也討論了俄烏戰爭,以及如何減輕戰爭對全球能源、食品等市場的影響。這些領導人在談到中國時還使用了一些尖銳的言辭,並敦促中國為國際安全作出貢獻,避免威脅、脅迫、恐嚇或使用武力。

這兩次峰會都提及有必要與中國接觸,一些歐洲盟友仍對把中國進一步推向俄羅斯一邊保持警惕。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周三在馬德里峰會第一次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美國官員表示,歐洲和亞洲盟友們的通力協作,應有助於應對中俄疊加帶來的挑戰。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亞洲項目主任Janka Oertel稱,中國在烏克蘭局勢上的立場,特別是習近平2月份與普京發表的聯合聲明,確實讓歐洲人感到不安。Oertel表示,如今隨着烏克蘭戰爭的爆發,歐洲和中國的相關對話正朝着與美國相同的方向發展,也就是對華採取更強硬立場。

據該報道,美國官員表示,歐洲正改變對中國的看法,這一點在習近平與普京發表聯合聲明和俄烏戰爭爆發之後表現得尤為明顯,美國因此更容易拉攏歐洲與印太盟友加強合作。

該報道原文鏈接:cn.wsj.com/articles/%E7%BE%8E%E5%9B%BD%E5%92%8C%E4%B8%BB%E8%A6%81%E7%9B%9F%E5%8F%8B%E8%81%94%E6%89%8B%E5%AF%B9%E6%8A%97%E4%B8%AD%E5%9B%BD-11656650408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