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重組「1變 6」 方便分拆上市 評論指減壟斷判罰風險 料成民企示範

隨着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稱待民企是「自己人」以及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由外地返回中國現身杭州後,集團隨即公布重組,公司日後將分成六大業務及多間業務集團,各自獨立經營,未來若具備條件,個別業務集團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分析師普遍認為,業務分拆後,壟斷力量自被削弱,但從投資角度而言,將有利各業務加快釋放價值。而公布亦顯示當局對阿里開綠燈,獨立股評人余偉傑預料,將對其他民企起示範作用,憧憬分拆。

Alibaba reported solid revenue growth for the July-September quarter, providing some much-needed good news amid turmoil over its Ant Group affiliate's abandoned IPO
Alibaba reported solid revenue growth for the July-September quarter, providing some much-needed good news amid turmoil over its Ant Group affiliate's abandoned IPO AFP/File
廣告

受重組及分拆消息刺激,阿里巴巴美國存托股票(ADS)昨日價格急升14.26%,摺合為96.55港元。及至今日,阿里在港股價中午收市時報 95.3港元,較昨日港股收市價大升13.29%。而作為阿里集團主要股東之一的軟銀集團,周三股價亦上漲,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其股價一度上漲6.5%,中午前仍漲5.3%,報5147日圓(39.33美元)。

 

阿里重組消息昨晚在股市收市後由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信給全體員工時披露,指阿里已成長為多業務丶多業態的超大型組織的阿里巴巴,將迎來成立24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構建「1+6+N」的組織結構,實行「控股公司管理」,即在阿里巴巴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丶淘寶天貓商業丶本地生活丶菜鳥丶國際數字商業丶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的董事會,實行CEO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 而他自己將兼任阿里雲智能集團的CEO,原總裁張建鋒將專註擔任達摩院院長。 

 

張勇表示,改革目的是「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他又說,年初時曾以「定」為今年全年展望的關鍵字,現時則改為「進」,希望「阿里人」一起奮進,並讓自己回歸到一個創業者的狀態再出發,接受市場洗禮。

阿里獲當局開綠燈 一季內把年度展望由「定」變「進」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認為,阿里是次變革多少與馬雲有關,過往中國規範大,現可視為監管部門「開綠燈」。該會理事彭偉新亦在香港電台節目中指出,阿里重組後,政策風險將會減少,因為集團重組後不會跨界別營運,自然不會成為「巨無霸」而讓監管當局擔心做成壟斷,從而令當局不會「揸得那麽緊」,令整體因「某些原因」而被當局發出壟斷判罰的機會亦告減少,消除了不確定性,變相對發展有利。

對於該會另一理事余偉傑稱,阿里的分拆模式會成為其他民營企業或科技股的髮長和憧憬,但彭偉新補充,阿里是否對其他民企起示範作用,將因企業而異,亦須看監管當局是否「開綠燈」,他舉例稱,像騰信般每一業務類別之間有差距,不致環環相扣的,才有較大機會獲批分拆。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則認為,阿里分拆後,市場壟斷雖不及從前,但各業務亦不用擔心為集團發展而犧牲個別新方向,若業務各自發展後成績不俗,日後或更易在市場集資,並釋出價值,加快發展。

其他分析師亦普遍發出分拆有利釋出價值的言論,但有網上評論員唱反調,稱重組看似有利阿里,實則是「煎皮拆骨」;而《信報》專欄作家高天佑則以《阿里「分封諸侯」保平安》為題指出,朝廷對藩鎮須因時而「強藩」或「削藩」,現代大企業的總部對下級部門亦是如此,甚或索性讓子公司「封土建國」。

阿里因其市場支配地位,在2021年4月被中國市場監管總局以集團違反《反壟斷法》為由,被罰182.28億元人民幣 (摺合約27.8億美元),創下《反壟斷法》歷來最高罰款額紀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