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京官夏寶龍結束考察香港 評論指來港宣示政策 黨治特色料更顯現

主責香港事務的北京官員夏寶龍已結束六天的訪港考察行程回京,其間破例地與三權機構負責人員閉門會晤,並傳達國家安全重要性和支持港府丶團結一致拼經濟的要求,但沒有過往北京領導人或京官的公開親民活動。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夏是以上級身分來宣示北京治港政策,不會受香港民意影響,料日後政策仍是「經濟松丶政治緊」。另一評論員李錦洪預料,北京日後會以中國共產黨的思維和組織來介入香港管治體系,不光是滲透。

夏寶龍與立法會議員座談, 座位安排似教導 2023年4月18日
夏寶龍與立法會議員座談, 座位安排似教導 2023年4月18日 © 港澳辦網頁圖片
廣告

不似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時任主任王光亞2011年中來港工作考察時沒有到訪司法機構和立法會,以免予人干預司法獨立和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身兼中共中央港澳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次是會見了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三權之首,更有趣的是,從港澳辦上載網頁的圖片可見,以首位北京官員與香港立法會議員在會議廳會面的夏寶龍,坐在上首之位的正中央,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也只是「靠邊坐」,特首和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的位置更靠中。

 

梁君彥事後指出,如果沒有《港區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沒有人敢作此歷史性安排。但與港澳辦相關的港澳研究會的顧問劉兆佳分析,立法會亦是香港特區管治架構的一部分,這是代表北京行使香港的全面管治權,要求立法會在新形勢下與行政機關良性互動丶互相制衡及配合。有關說法與西方的三權分立丶互相制衡並不相同,但與北京領導人過往希望香港三權互相制衡和配合相近。

 

除三權之首,夏寶龍在六天的偏長行程中,還與高級公務員丶儼如英國內閣的行政會議成員等特首顧問丶兩個律師會丶地區人士丶鄉議局丶駐港中資機構代表丶商界丶大中小學學生等不1同群組會晤,亦參觀並了解金融及創科等發展。不過,所有活動和會見均不開放,外界只能事後從與會者方面了解會晤內容,夏寶龍甚至連抵埗和遑開均沒發言或回應記者提問,惟一的公開活動是上周六的國家安全教育日及開幕禮致辭。

李家超化夏寶龍「六相信」為港府工作重點

幾乎全程陪同的特首李家超在夏寶龍昨(18日)午離港後總結時,以「廣泛丶多元丶認真丶深入」形容夏的訪港之行,又指夏多次表示對港府能擔起治理香港的主體責任丶愛國愛港力量會支持特首和港府依法施政丶維護國安丶孕育機遇和財富等六方面充滿信心。李亦以此作為他的工作重點,重申會拼經濟丶改善民生丶積極融入中國的發展大局丶強化香港的國際地位,以及培育青年。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官方為夏寶龍訪港定調為「考察」,有上級考察下級工作是否合乎要求之意,故夏是來宣示治港政策的,亦是牢牢掌握治港政策的具體化表現;至於夏臨行前說的大搞「調(查)研(究)」,那是宣傳用語,若真是調研,不會由特首和鄭雁雄兩個官員全程陪同,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利」,故夏的考察是突顯了這種垂直管理的模式和味道。

劉銳紹:中共垂直管理模式突顯  沒「親民騷」缺信心表現

他補充,不敢講夏此行有沒有「調研」,即使有,也是下級的工作人員進行,故主流民意在夏的行程中沒有機會充分表達,即使他們聽到,亦不會改變北京的政策。他又說,夏此行的接觸面雖然廣,但從深度而言,則乏善足陳。

內容方面,劉銳紹指出,夏當然強調國家安全,但希望他不要藉此「借外打內」(藉詞外部勢力來打壓內部的香港);而從其公開發言可以預見,治港政策將來仍是「政治緊丶經濟松」。他補充,香港或西方社會可能認為這種開半門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但中共思維認為這是可行的,看看電動汽車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日前到訪上海便是例證。他認為,中國對香港經濟的態度,是「不殺丶不想殺丶不能殺」;至於外國商家,則只看是否有利可圖。

從公關角度而言,夏寶龍此行親民欠奉,既沒有像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1998年訪港時突擊到商場與市民近距離接觸,亦沒有像時仕總理溫家寶2003年來港時到淘大花園抱沙士(中國稱非典型肺炎)遺嬰,更遑論像其他主管官員與民主派議員對話或接受提問。劉銳紹指出,這一方面反映中方認為這些「親民騷」,另一方面亦反映官員對自己沒有足夠信心。他認為,以現時的安全係數之高,官員可以藉親民提升表現,而現在的安排,只會令市民對夏來港沒有什麽感覺,在建制傳媒日縮的情況下,亦難以激發群眾思考其宣示的信息。

網台D100主持人李錦洪今(19日)早則在節目中表示,改組後的港澳辦會更加以中國共產黨的思維辦事,夏寶龍早前亦表明會把黨的新思維面對香港問題,可以想見,夏今次以黨組織的姿態來港調研和視察,並據傳媒報道帶了「半個港澳辦」來港,相關人員各有分工,回京後自會撰寫報告及跟進,他相信,接下來會以黨的思維丶組織丶架構去介入香港整個管治,而不光是滲入,而中共在港的數以十萬計黨員亦將會由地下「浮面」,把活動公開化。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