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英國/香港/國安法

英議員小組籲制裁香港領導人李家超等削弱新聞自由人士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PPGHK)發表報告,指《港區國安法》生效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蘋果日報》高層被捕及報社被迫關閉後,香港新聞自由迅速並持續惡化,呼籲政府施壓爭取黎獲釋,並對損害新聞自由人士作出制裁,更點名已被美國政府制裁的特首李家超;另又建議向有需要離開的香港記者發出緊急簽證和支援繼續報道的獨立記者。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就黎智英及香港新聞自由發表報告 2023年 4月 26日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就黎智英及香港新聞自由發表報告 2023年 4月 26日 © 報告封面及插圖
廣告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APPGHK)發表報告,指《港區國安法》生效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蘋果日報》高層被捕及報社被迫關閉後,香港新聞自由迅速並持續惡化,呼籲政府施壓爭取黎獲釋,並對損害新聞自由人士作出制裁,更點名已被美國政府制裁的特首李家超;另又建議向有需要離開的香港記者發出緊急簽證和支援繼續報道的獨立記者。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和香港政府分別發文反駁及反對報告的指控,但未有回應報告建議。外交部駐港公署直斥報告是打着新聞自由幌子破壞香港法治,為反中亂港分子撐腰說項,是赤裸裸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發言人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港府亦批評報告污衊抹黑,堅決反對相關英國政客惡意詆毀國安法,敦促他們停止干預。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根據3月下旬的聽證會和公證提交的意見書,於當地時間周一(24日)發表這份以黎智英案為點來透視香港媒體自由的《香港媒體自由調查:黎智英案》報告,指香港新聞環境每況愈下,自《港區國安法》2020年中生效後,截至上月,至少18名新聞從業員因新聞工作而被報復性起訴;另有至少八家獨立新聞機構為保護員工而決定停止運作,包括《眾新聞》丶《傳真社》等;以及兩間媒體因被控國安相關罪名而被迫關閉,包括《蘋果日報》和網媒《立場新聞》,結果有近一千名新聞從業員失業,當中有至少二百人離港。

翻查公開資料可見,這批港媒停運潮在2021年6月《蘋果日報》停刊後出現,迄今近兩年。而一群香港記者和新聞學者透過國際記者聯會發表的報告指出,不少因此失業的新聞工作者轉型為獨立記者或自組媒體,繼續在海內外報道港人港事,據本台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5家媒體成立,近月成立的,有本地的《集志社》和《庭刊》;在台灣則有《光傳媒》;另有海外的《稜角媒體》。報告指出,這種模式是否可行仍屬未知數,重要的是,「他們沒有被嚇倒,還在堅持新聞事業。」

國會香港小組建議,把本身是英國公民的政治犯黎智英作為政治要務處理,包括施壓以爭取他獲得釋放,以及視黎的被捕和羈押為「任意拘禁」(arbitrary detention)。

根據人權公約《蘋果日報》「任意拘禁」是被禁止的,而聯合國亦有特設工作小組針對成員國有否違反相關條款。

小組又呼籲英國政府譴責港府阻止黎智英聘用他選擇的律師,並促請港府按國際法標準,按黎的意願聘用律師。另又呼籲英政府制裁涉及拘控黎智英及《蘋果》高層案的人員,並點名制裁香港特首李家超。

此外,報告在提及香港新聞自由整體受損的應對方法時,又再點名制裁李家超;另又呼籲英國政府和國會促請港府釋放被扣或被囚的記者及新聞自由捍衛者;為在港被針對的記者提供支援,包括若他們未能以英國國民(海外)簽證來英時,各他們提供緊急簽證;以及停止在香港電台進行審查,讓這個曾是公共廣播媒體的機構重新落實編輯自主。

英國國會跨黨派小組並非國會的法定組織,而是讓上丶下議院不同黨派人士就着共同感興趣的事項組成小組,凝聚共識及行動,各小組每年須舉行至少兩次會議,並須遵循一定規則。根據維基百科,小組數目近年均在增加,去年便有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