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糾結多 暫時出不來

據德國電視一台報道,德國紅綠黃聯盟政府的一個重大項目即中國戰略什麼時候能完成的問題,已變得越來越悄無聲息。6月20日將在柏林舉行德中政府磋商會議,德國政府是否能在這之前將中國戰略準備就就緒,受到懷疑。德國電視一台認為,這已不太可能。

中德關係
中德關係 路透社
廣告

德國政府面臨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大問題是如何確定國家安全戰略。這是德國政府計畫六月份將做的第一件事,該戰略目前正在由各部委商定。光這個項目在德國歷史上已經是一個新鮮事物。這是在政府聯盟協議里確定的項目,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更廣泛的安全概念,將內部和外部安全結合起來,同時也包括跨學科的不同部門,數據保護和網絡安全的結合。大安全戰略的框架確定下來後,有關中國戰略的細微定調才會在那裡確定下來。而執政黨派之間的這些交流都是在政府區最高級別的保密下進行的,文件是通過紙上文件,而不是電子版進行傳遞。而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三執政黨在中國問題上仍然爭論不休,以至於阻礙了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

為配合該戰略而設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帶來了很多爭論並花費了很多時間。自民黨和最大在野黨聯盟黨都希望有這樣一個委員會,但這個委員會現在已被取消了。

在談到中國時,現在各執政黨都說要降低風險,而不是脫鉤。自從俄羅斯發動烏克蘭戰爭以來,德國政界人士也將中國放在了他們的雷達屏幕上。他們的口頭禪是,我們必須從依賴俄羅斯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至少自烏克蘭戰爭以來,德國一直在尋找新的對華戰略。但要達成一個讓各方滿意的戰略,並不容易。德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分歧,這主要是因為社民黨總理朔爾茨和綠黨籍外長貝爾伯克分歧明顯。

在中國戰略方面,還有很多細節沒有敲定。比如,在台灣問題上該採用什麼語調?德國直接投資或國家出口信貸的經濟政策應該是什麼樣子?哪些領域允許中國企業購買?德國鐵路的IT系統是否可配備中國技術?為此,需要內政部出台另一部關於基礎設施保護標準的法律,以便能夠完全實施中國戰略。這一點也已經宣布了很長時間,但仍然沒有下文。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1%。中國同時也是德國迄今為止最重要貿易夥伴。德國一方面在經濟政策上對中國表示不信任,想和中國保持距離,另一方面,在氣候保護上,又需要中國作為夥伴——這樣一個組合是否會使朔爾茨政府陷入無法解脫的兩難境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