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印競爭

華爾街日報:世界工廠中國終遇勁敵 印度卯勁趕上

華爾街日報10日報道稱,西方公司正急切尋找世界工廠中國的替代市場,這一戰略被普遍稱為“中國加一”。而印度正全力試圖成為這個“加一”。據世銀數據,2021年印度製造業出口幾乎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卻超過了除墨西哥和越南之外的所有其他新興市場。

La solution d'échange de batterie EVOGO du  géant chinois des batteries CATL, présentée au salon à Shanghai, en Chine, le 18 avril 2023.
La solution d'échange de batterie EVOGO du géant chinois des batteries CATL, présentée au salon à Shanghai, en Chine, le 18 avril 2023. REUTERS - ALY SONG
廣告

該報道說,只有印度擁有與中國相當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規模。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可能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西方政府將民主國家印度視為理想的合作夥伴,印度政府也已採取行動使其商業環境較以往更為友好。

華日指出,印度大環境正發生變化的跡象,在泰米爾納德邦南部斯里佩魯姆布杜爾的龐大工業園中可見一斑。外國製造商很早就開始在那裡為印度市場大舉生產汽車和家電。現在,製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玩具和鞋類等各種產品的跨國公司也加入這一行列,它們都在尋找中國的替代者。

舉例而言,2021年,全球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之一丹麥維斯塔斯(Vestas)在斯里佩魯姆布杜爾新建了兩家工廠。報道引述負責監督該擴張的 Vestas Assembly India 高級主管 Charles McCall 表示,這同時也旨在加大多元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特別是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實行動態清零政策導致多次封控後。維斯塔斯在該地區的大部分生產位於中國。McCall 稱:“我們不想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中國這一個籃子里。”

華日續指,在全球製造業中,中國仍高居霸主地位;這一地位是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跨國公司蜂擁而至時得以鞏固的。但越來越多的因素已促使企業尋求後備方案。首先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來自中國政府的技術轉讓壓力。其次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2018年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中國2020年至去年的抗疫封控,以及現在西方政府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的局面。

許多國家都在爭取成為“中國加一”戰略的那個“加一”,越南、墨西哥、泰國和馬來西亞的競爭尤為激烈。

但印度仍必須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據華日表示,以前受這些問題影響,令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只是一個小角色。該國大部分勞動力仍然貧困且缺乏技能,基礎設施不發達,包括法規在內的營商環境可能也比較繁雜。相對於印度的經濟規模,製造業仍然很小。

儘管如此,印度目前正在取得進步。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推出了“印度製造”行動,旨在促進製造業的發展。印度已經將許多政府服務數字化,並加快了鐵路、機場、集裝箱港口和發電設施的建設。

印度這一雄心得到蘋果公司的支持,該公司決定大幅擴大印度製造的iPhone,甚至包括最先進的機型。要論對於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的押注,華日認為,蘋果公司的行動在企業界最具代表性。

報道援引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印度2021年的製造業出口幾乎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卻超過了除墨西哥和越南之外的所有其他新興市場。

另外,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增幅最大的一個領域,自 2018 年以來,該領域的出口增長了兩倍,在截至3月的一年中達到 230 億美元。據央行數據,從2020年到2022年,外商來印直接投資平均每年為420億美元,在十年間增加了一倍。

華日報道還提到,自從去年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夕宣布中俄友誼“無上限”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已加大力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財政部長耶倫2月份訪問印度時表示,通過“友岸外包”,美國正“加強與許多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的整合,包括印度”。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