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港/互換通

中港「互換通」開通 首日成交82億 料有助引外資入中國債市

容許香港及海外投資者透過互聯互通機制參與中國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北向互換通」,昨(15日)正式開通,首日共有27家境外機構參與,涉及名義總值約82.59億元人民幣,(下同,摺合約11億歐元),即只使用了每日額度的41%,但已佔了中國利率互換市場交投量約6%。金融業界普遍看好這個減低利率風險丶吸引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機制。香港特首李家超亦認為,「互換通」與「債券通」將產生協同效應。

中港透過線上同時舉行互換通開通儀式 2023年5月16日
中港透過線上同時舉行互換通開通儀式 2023年5月16日 © 直播截圖
廣告

至於容許中國資金透過此機制參與境外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的「南向互換通」,開通日期仍未決定,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歐冠升只表示,仍需要一些時間,以確保「互換通」系統運作順利,未來將引入更多元素,適時推出「南向互換通」。

 

將香港與中國互聯互通合作機制擴大至利率互換市場的「互換通」,在公布10個月後,昨日正式啟動,由港交所旗下的香港場外結算公司與上海清算所和中國外彙交易中心三方共同運營,為「債券通」參與者提供管理中國利率風險渠道。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昨在傍晚宣布,全日通過交易中心系統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共162筆,名義本金總額達82.59億元,交易品種包括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和7天回購(FR007)。

 

銀行業預期,使用量初期較慢熱,隨着海外投資者對「北向互換通」認識加深,交易將愈趨活躍,每日200億元交易凈限額屆時亦會放寬,產品種類亦會擴闊。

「北向互換通」首日交易額雖只用了每日額度的四成,但以日均計算,即外資已佔中國利率互換市場約6%。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中國利率互換市場去年成交量接近21萬億元,今年首季成交的名義本金總額更已達到8萬億元。以首季共59個交易日計算,日均成交名義本金額約1356億元,即「北向互換通」首日交易額佔去市場份額約6%。

所謂利率互換市場,是供持有固定利率回報的債券持有人通過合約向交易對手換取浮動利率,以減少利率波動對持倉債券價值的影響,而「北向互換通」便成了一個供境外投資者直接在境內報價並商詢以達成交易的平台。

臻享顧問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目前境外利率互換市場不大,而且所用利率和彙率與境內並非完全相同,互換通有助吸引外資流入中國債市。另外,昨日參與互換通交易的鼎亞多策略投資母基金聯席首席投資官袁碩表示,透過互換通可更有效管理中國債券的利率風險,提升了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的吸引力;CSI資本管理董事施亮則期待,中國固定收益資產市場的龐大潛力持續釋放。

根據公開紀錄,「債券通」自2017年推出後,國際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資產規模從同年6月的8000多億元,增至去年底的3.4萬億元,今年1月時更錄得最高峰值的4萬億元。有交易員認為,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利率互換合約的規模將會比持中國債券更大,預期投資者對參與中國利率衍生產品市場比債券市場更有興趣。

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互換通」上線儀式致辭時表示,「北向互換通」交易推出,是首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領域引進互聯互通安排,象徵着兩地金融市場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他指出,「互換通」將與「債券通」產生協同效應,讓境外投資者對接投資者通過衍生品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的需求,進一步釋放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資本市場的潛力。

出席同一場合的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亦表示,「互換通」的推出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之一,體現北京的中央政府對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重視,以及支持香港長期繁榮丶穩定的堅定信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