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歐洲/瑞士/股市

中國公司赴瑞士上市不濟遭遇股價慘跌

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瑞士已成為有意赴海外發行股票的中國公司的替代選擇,自去年以來,來自中國的13家公司通過在瑞士出售全球存托憑證籌集了43億美元。但問題是,大多數中國公司在瑞士上市後均股價大跌,且成交量稀少。

人民幣與外幣
人民幣與外幣 © 網絡照片
廣告

據華爾街日報今天報道稱,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瑞士已成為有意赴海外發行股票的中國公司的替代選擇。赴瑞士上市的中國公司卻面臨窘境:股價大跌,無人問津。

去年以來,共有13家中國公司在瑞士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累計融資43億美元,令中國公司赴美融資規模相形見絀。根據Dealogic的數據,2022年初以來,中國企業赴美IPO僅籌集了10億美元。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分析師看到的監管公告,至少還有30家中國公司已提交在海外市場發行GDR的申請。

中國公司赴瑞士上市是中歐股票互聯機制的一部分,這套機制始於2019年啟動的滬倫通。根據這一計畫,已在中國大陸或歐洲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可在對方市場上市交易。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去年年初頒布了修訂後的上市規則,試圖擴大這種互聯機制,將中國南部城市深圳以及德國和瑞士的交易所納入其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歐洲公司通過該機制在中國上市。

已在瑞士上市的中國公司包括幾家鋰電池材料製造商、一家醫療技術公司、一家生產電動工具的企業集團和一些可再生能源企業。這些公司發售了以美元計價的GDR,所籌款項主要用於擴張計畫。中資銀行在這些交易中扮演了關鍵的承銷商角色,其影響超過西方銀行。

華日引述高盛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策略師Si Fu表示,這些海外股票面向歐洲投資者發售,後者不容易進入中國大陸監管嚴格的股票市場。GDR可在上市120天後轉換成境內對標的A股,這或許是一些在歐洲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價格下跌的原因。

Fu表示,這可能是投資者在120天的兌回限制期屆滿後出售股票所致,她說,市場對這種潛在拋售感到擔憂。

一些交易員和投資者懷疑,市場上的投機者利用了中國企業在瑞士上市的機制,買入中國公司發行的GDR,並對同一家公司的中國A股實施做空。通過套利交易從A股下跌中獲利。

百達資產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亞洲特殊情況主管Jon Withaar表示:“我認為,催生套利機會並非監管機構希望看到的現象。”

據該報道,兌回限制期屆滿的九家公司在瑞士上市120天後,國內A股平均下跌了11%,最大跌幅33%。其中一些股票此後又進一步下跌。

該報道原文鏈接:https://cn.wsj.com/articles/%E8%B5%B4%E7%91%9E%E5%A3%AB%E4%B8%8A%E5%B8%82%E7%9A%84%E4%B8%AD%E5%9B%BD%E5%85%AC%E5%8F%B8%E9%9D%A2%E4%B8%B4%E7%AA%98%E5%A2%83-%E8%82%A1%E4%BB%B7%E5%A4%A7%E8%B7%8C-%E6%97%A0%E4%BA%BA%E9%97%AE%E6%B4%A5-2048c422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