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青年失業率創新高

中國青年失業率升破20% 他們自問:為什麼要工作?

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升破20%,為五年前政府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的首次,《華爾街日報》就此表示,這再次表明中國的經濟復蘇面臨著不確定性。青年失業率問題持續嚴峻,據了解,中國官方為增強年輕人求職競爭力,將推出百萬就業見習計畫。但中國年輕人或許只想“躺平”!

De jeunes manifestants à Shanghaï, en Chine, le 27 novembre dernier
De jeunes manifestants à Shanghaï, en Chine, le 27 novembre dernier © HECTOR RETAMAL/AFP
廣告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1624歲城鎮調查失業率20.4%,創下可查詢公開數據、20181月以來新高紀綠,等於有2成年輕人口處於失業狀態,相比較,去年年底這一數字為16.7%。

《華爾街日報》說,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復蘇雖未偏離軌道,但仍高度不均衡,一些人被遺漏了,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該報指出,到目前為止,經濟復蘇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去年年底中國取消實施了近三年的嚴格防疫措施後,對旅遊、外出就餐和其他服務的壓抑需求出現井噴。

經濟學家們尤其關注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在持續三年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旅行限制打擊了人們外出消費的意願後,勞動力市場形勢是消費者信心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2021年底來青年失業率從未降至15%以下

《華爾街日報》認為,隨着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加劇,年輕一代的失業率居高不下也加劇了人們對國內社會不穩定的擔憂。中國的青年人失業率一直比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高兩到三倍,自2021年底以來從未降至15%以下。

中國經濟增長勢頭的減弱也令人們更加擔心,在銀行業動蕩、粘性通脹和俄烏戰爭的持續影響繼續拖累全球發達經濟體前進腳步的背景下,世界可能無法指望中國的重新開放能帶來很大的支持。

雖然許多經濟學家最近將對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提高到接近6%,超過了政府決策者在3月份設定的約5%的增長目標,但這些經濟學家對中國政府是否會在短期內降息仍然存在分歧。

華日報道引述野村(Nomura)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周二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告訴客戶,中國出現螺旋式下降的風險上升,他預測今年下半年基準貸款利率可能會下調。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胡東安(Tommy Wu)對華日表示,在中國經濟面對勞動力市場鬆弛和通縮風險上升之際,這份弱於預期的經濟報告為政府進一步放鬆政策打開了大門。

與此同時,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認為,雖然中國可能會使用一些刺激措施,但中國央行或許不得不暫緩放鬆貨幣政策的計畫,部分原因是擔心資產泡沫膨脹。龐溟說,周二發布的弱於預期的數據顯示,在重新啟動增長引擎後保持其運轉是多麼困難。

周一,中國央行連續第九個月維持利率不變。與此同時,央行發表聲明稱,中國並未出現通貨緊縮,不過該行承認需求疲軟使通脹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華爾街日報》續稱,中國央行表示,新冠疫情的“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居民收入預期還在恢復,青年人就業壓力較大,消費復蘇動能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去年年底政府突然取消嚴格的新冠防疫規定所引發的興奮情緒導致服務支出激增。但今年4月份,這種服務消費熱潮似乎已失去動力。

儘管代表消費情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4月份同比大增18.4%,但如此高的增幅主要歸因於去年同期比較基數低,當時上海長達兩個月的全市封控擾亂了供應鏈,打擊了全國消費者的信心。

這一結果也低於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的增長20.5%。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僅增長0.5%。

服務支出一直是經濟復蘇的主要驅動力,而商品支出則落後。周二的數據顯示,這種分化在4月份繼續存在,家用電器、傢具等商品的銷售仍然低迷,而餐飲業的消費勢頭繼續增強。

不僅如此,工廠活動的表現也令人失望,4月工業增加值環比下降0.5%,反映出由於西方國家的零售商在通脹上升的情況下減少了新訂單,出口需求疲軟。

值得一提《華爾街日報》報道突出,在勞動力市場,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第三個月下降,4月份降至5.2%,為2021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不過,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中國問題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表示,這一好消息被青年失業率連續第四個月上升所掩蓋。在新冠疫情之前,青年佔到了服務業就業人數的近40%。

盧姿蕙對該報說,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認為經濟復蘇是由服務業帶動的,然而青年失業率達到20%的事實確實表明這種復蘇動力不會持久。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周二說,今年夏季高校畢業生人數可能再創新高,“穩定和擴大青年人的就業仍然需要持續加力”。

外界注意到,中共機關媒體中國青年報17日報導引述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指出,年輕人失業率持續走高,67月份是畢業季,年輕族群就業壓力可能再加劇,當前政策必須着重協助年輕人就業

中國年輕人問:我們為什麼要工作?

但《華爾街日報》舉例說,北京女子Yao上個月辭去了咖啡館的咖啡師工作,因為她無法再忍受這份月薪還不到人民幣3,000元(約合431美元)的苦差事。

Yao說:“多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工作?’” 2018年大學畢業後,她曾在電信和在線旅遊行業從事過不同的工作。27歲的Yao說,之前在大公司當會計的“小角色”讓她感到筋疲力盡,隨後她辭去了這些工作。她被咖啡店的工作所吸引,因為那裡不需要加班。她估計,她的同齡人的失業率可能比官方數據顯示的還要高。

Yao還表示,看着周圍年齡相仿的朋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現在沒有工作。她說她只想躺平。《華爾街日報》最後寫道,躺平在中國是一個頗為流行的網路詞語,大意是指退出緊張激烈的名利競爭。

官方監管措施惡化青年就業環境

這個問題,台灣學者又是如何解析呢?據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17日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青年失業率達20.4%是蠻糟糕的數字,過去只有在南歐國家看過這樣的數字。

據辛炳隆分析,疫情造成就業機會減少,這是一部分原因;美中貿易戰等影響衝擊了景氣看好度,在經濟大環境欠佳情況下,工作經驗相對較少的年輕人往往是用人單位率先割捨的群體。

他提到,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還有其他結構性問題,例如官方監管網絡業,這些行業是年輕人傾向投入的業別,卻由於官方政策打擊,導致職缺釋出數量下降,進而影響青年就業狀況,甚至是整體經濟動能。

中央社援引辛炳隆指出,中國一胎化政策下的年輕一代也有不同於過往的就業觀,這群年輕人較「挑工作」,喜歡工時較為彈性的職缺,相較於一般辦公室職缺,反倒更喜歡外送、網紅等自由度較高工作。

辛炳隆受訪總結稱,青年失業率達20.4%,這代表了中國有2成青年人力資源被浪費,倘若失業問題蔓延擴大,長期失業青年將成“啃老族”;有意願工作青年則被迫接受勞動條件差的工作,多方問題迭加,恐使社會秩序出現動蕩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