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六四

「六四」34年:電影包場因日子敏感「被取消」 表揚記者採訪民運信被港台清拆

自從中國式的「敏感日子」以「六四」正式登陸香港後,相關忌諱正在增加。一間影院在6月4日的三場「包場」電影放映會暨導演分享會因「業界代表」指「當晚為敏感日子,避免聚集活動」為由而取消,儘管電影與「六四」和抗爭無關,地點亦遠離往常舉辦悼念晚會的維園;另外,一封向採訪八九民運的香港電台記者致謝的巨型表揚信,在新聞部內張貼近34年後,近日被管理層以清理與辦公室無關物品為由拆掉。資深傳媒人李錦洪質疑當局「做過籠」(即「過了頭」),做法反而令人「記住六四」。

非政治電影純因六四的日子敏感而被取消私人包場(圖左), 圖右為表揚記者採訪民運的致敬函, 在張貼34年後被香港電台消毀 2023年6月1日
非政治電影純因六四的日子敏感而被取消私人包場(圖左), 圖右為表揚記者採訪民運的致敬函, 在張貼34年後被香港電台消毀 2023年6月1日 © 臉書截圖
廣告

「取消六四包場」事件涉及的,是6月4日當晚於港島西端的高先電影院的三場電影包場活動,播放的電影是已獲發上映許可證的《尚未完場》。「包場」者之一的如一團購平台昨(5月31日)午在臉書公布,高先電影院剛通知他們,指「被業界代表提醒當晚為敏感日子,避免聚集活動」,經考慮後,決定取消包場,亦未知能否改期進行。「如一」更在帖文後表示,這日子真特別,上街看電影也不可以,並貼上含淚迷惘的表情包。

另一位在當天包兩場的市民鄭小姐亦確認,已收到電影出品人通知,戲院決定取消包場活動,原因與「如一」披露的相若。三場「包場」取消共影響近230人。

《尚未完場》記錄的,是璇宮戲院創辦人丶有「香港文化史前人物」之稱的歐德禮推動香港文化演藝事業的事跡。該片監製兼導演徐岱靈書面回覆傳媒表示, 對事件感到非常遺憾及可惜。她補充,電影自4月開始放映,安排周末舉行映後交流會,是因為兩位導演只有周末才能到場謝票及與觀眾交流,且周末入場人數亦較多。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表示,事前未聽聞此事,細節有待釐清,亦促請院方交代事件,以免誤傳。他亦不明白為何事件被指與「敏感日子」有關,強調電影已通過電影檢查,獲發准映證,現時的情況反而讓更多人有不必要的聯想。

不少網民在公布下留言表達不滿,更質疑當局「不如戒嚴」;而被控在2019年參與暴動但脫罪的社工陳秀虹昨午亦在臉書發表圖文,質問這是否代表那晚最好留在家中,又慨嘆「唔知幾時先可以習慣呢啲荒謬,又唔知幾時開始,#嗰晚代表嘅數字已唔可以隨便講。」

評論:香港要抹除歷史會適得其反

同日,「追蹤黨媒」臉書專頁披露,香港電台新聞部辦公室已張貼 34年的巨幅表揚信,最近被撕下。

該封約一米高的信函,是該台同事在1989年6月6日以點陣式打印以表達對在當年4月以來便以輪流接力方式採訪學運和民運的新聞部員工的敬意,當年該台記者開創以衛星電話直播八九民運,又與其他香港傳媒一樣,6月4日後仍然留守,並前往醫院了解民眾死傷情況。信中表明,對新聞部同寅「堅守報道北京事件最前線,為專業廣播樹立模範,緊守崗位,付出大無畏精神,至真至誠報導」真誠致敬!致敬信其後一直貼在新聞部的壁報板上。

本台了解,清拆指令來自「極高層」,由行政部門執行,理由是執行政府產業署的清潔辦公室政策,禁止張貼及清除非公事物品。至於為何選在「六四」前,則不得而知。

港台新聞部前員工對此議論紛紛,不少人表示惋惜或憤怒,有人更表示,「拆走的,是致謝信代表的新聞專業精神和光榮歷史!」

資深新聞從業員李錦洪今早在網台節目上表示,當局要禁丶要壓丶要抹除歷史,這在資訊發達的環境是不可行的,甚至會適得其反,於是會出現「5月35日」這些變相。他又說,《港區國安法》後,港人已「知所進退」,教會的祈禱會也不提,但大家都知道是為了「六四」祈禱;而中國內地亦容許「天安門母親」群體去拜祭,儘管是在公安「護送」下進行,質疑香港是否「做過籠」。

與他一起主持節目的梁家權則指出,避開敏感詞是因為恐懼,質疑香港是否已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