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89六四

香港舞台劇《5月35日》台北上演

國際 – 六四事件34周年前夕,一部以天安門母親為主角的香港舞台劇《5月35日》自6月2日起一連在台北演出6場。台灣主演劇團創辦人鍾伯淵說,該劇反映的是中共如何在這34年來抹滅和洗白有關六四的記憶。他希望透過這出在中國和香港都禁演的舞台劇,來緬懷六四精神,更讓觀眾認清,中共政權對人權的威脅不分對象,無所不在。

舞台劇 《5月35日》 正式登台
2023/04/24
舞台劇 《5月35日》 正式登台 2023/04/24 © 《5月35日》官網
廣告

香港原創舞台劇《5月35日》描述的是中國“天安門母親”的真實故事。劇中主角是一對邁入遲暮之年、住在北京的老夫婦,兩人心中壓抑了30多年的一道傷痕是,獨子哲哲死於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上的那一場屠殺之中。

兒子死於六四運動的老婦小林,雖身為天安門母親,卻因顧及小叔還在中國的政府部門工作,至今仍不敢公開悼念死去的獨子,因為她擔心,若做出任何觸怒官方的反應,恐連累到小叔,畢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但故事轉折是,老母親在發現自己罹癌後,毅然下定決心,不顧一切也要前往天安門廣場公開悼念愛子,她在劇中展現了人生最後的勇氣,並說出了令人動容的心聲:“我們就來個光明正大的紀念,衝擊這條不正常的底線。”

她的願望是如此卑微,卻仍受到中共公權力的百般施壓阻撓。這些劇情真實呈現的是中國那一群“天安門母親”們34年來的悲痛處境:她們在天安門事件中痛失愛子,卻僅能於每年的六月四日當天,在中共便衣人員的嚴密監控下,前往北京萬安公墓集體祭祀,因為每一個逝去的學生都成了中共治理下的禁忌詞。

至於所有天安門母親的共同期盼,也就是重回天安門廣場,為她們的兒子公開舉行一場有尊嚴的路祭,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後,政治氛圍越來越嚴峻的前提下,更是多數“天安門母親”直至臨終前都未能實現的遺憾。

每年六四前後,北京天安門廣場不僅維安嚴密,就連六四此一日期都變成禁忌詞,而這也是香港舞台劇劇名《5月35日》的由來,亦即5月31日加4天,用一個不存在的日期,追悼那場在中國不能說的悲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