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學者張倫:中美博弈及習近平外交政策令李強歐洲行難有突破

美國國務卿時隔五年對中國的訪問冷淡落幕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對歐洲展開他今年3月上任以來的首次外事訪問。6月19日首站訪問德國後,22日抵達巴黎,並出席22日至23日在巴黎舉行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但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接受本台電話採訪時表示,大國博弈的格局以及習近平的整體外交政策,都使得李強就任總理後的首次外交秀難有重大突破。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023年6月22日抵達巴黎訪問,與法國政府總理博爾納舉行工作午餐。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023年6月22日抵達巴黎訪問,與法國政府總理博爾納舉行工作午餐。 AP - Thomas Padilla
廣告

張倫:“如果我們從中美大博弈的角度看,歐洲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雙方都必須爭取歐洲,贏得它的支持,這是關係到這場中美之間的博弈勝敗的一個關鍵場域。但由於歐洲跟美國長期的這種盟友關係,特別是在俄烏戰爭這個背景下,歐美之間的關係事實上是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歐洲跟美國進一步聯合的話,那對北京方面的壓力肯定是巨大的。在這個前提下,爭取歐洲儘可能的與美國相對保持一些距離,跟北京能夠更接近一點,那肯定是中方最重要的戰略考量。從這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李強為什麼要來歐洲,理解包括為什麼最近中方有一系列拉攏歐洲的舉措,這是第一。”

“那第二個層面呢,是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極其糟。中國需要儘快鬆動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冷淡以及由此形成的圍堵之勢。我們可以看到北京最近也在做一系列的一些動作,包括最終歡迎布林肯去北京訪問,都是這個邏輯。李強來歐洲也是有這方面重要的考慮。那當然,這是李強擔任總理之後的第一次外事訪問,是處女秀。他能不能很好的達成中方的一些戰略設想,我個人其實是不抱太大的希望。他可能會有一些成果,比如熱絡一下關係,但是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性的成果。因為這是由大格局決定的,也是由北京習近平的整體外交戰略所決定的。”

法廣:歐盟在華商會最新的調查顯示歐洲在華企業信心低落。您覺得李強此行是否能帶給歐洲商界某些積極的信號?

張倫:我覺得從根本上是做不到的,可能會有一些局部的效果。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中國的經濟形勢也不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麼呢?其實,我們先不講外企,只要觀察中國自己的企業家對中國的經濟形勢怎麼看,就一目瞭然了。外企當然也不會那麼愚蠢,會像以往那樣對中國抱着一些不切實際的,浪漫的想法。當然,中國這樣一個市場,尤其對德國的汽車工業和化工工業等等來說啊,仍然很重要,似乎一時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市場。同時,在一些中低檔的廉價商品方面,似乎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找到比中國更好的替代供應商——當然這方面都在變化。所以歐洲的一些企業,特別是德國的一些化工、汽車等等這些企業呢,對中國還是抱着一些熱情,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整體來說,儘管不脫鉤,但是脫險已經大概是一個基本的不可抗拒的趨勢了。我也聽到各方面的一些消息,比如說外國的企業在跟中國發訂單的時候,常常是要求這個企業一定要在中國之外,在其他的國家也有供應商,以防萬一中國那邊出問題……這已經成了一個比較普遍的趨勢。在這個前提下,李強來訪,即使表示出很大的熱情,但是人們對中國的信心已經因為這些年中國政府的一些做法,尤其是習近平的新冠清零政策等等,受了極大的動搖,很難很快恢復。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