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中國/台灣/政治

布林肯:美國支持台灣 沒有圍堵打壓中國

針對中國近年加強對台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6月28日)表示,美方依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確保美國可以必要手段協助台灣自衛,這項政策"很大程度取決於北京做了和沒做什麼"。

USA-BLINKEN/
USA-BLINKEN/ REUTERS - MIKE SEGAR
廣告

中央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曾4度表明美軍會在中國動武時馳援台灣,白宮官員事後都澄清美國對台政策不變。布林肯周三重申,美國持續奉行基於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台灣關係法及對台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布林肯28日出席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活動,與即將卸任的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討論美中關係、俄烏戰爭、深化同盟與夥伴關係等美國外交挑戰與機會時,做上述表示。

6月中旬訪問北京的布林肯提到,半世紀來,美中多數時間負責任管理"深具挑戰的"台灣議題,基本原則是北京與台灣和平解決分歧,雙方都不片面改變現狀。

布林肯說:"2016年,我們見到北京以若干軍事行動、部署、演習及試射導彈等暗示他們不接受現狀,對台及與台灣有關係的國家實行經濟脅迫,壓縮台灣國際空間,這一切都有違維持現狀。我們試圖清楚傳達,我們的政策與做法一貫,決心維持現狀,全球各國關切任何破壞現狀的行動。"

布林肯表示,中國宣稱台灣是其他國家無權置喙的主權問題,但全球50%貨櫃運輸每天行經台海、70%半導體在台灣製造,兩岸任一方一旦破壞現狀,可能引爆全球經濟危機,這是各國向美方傳達"我們期待持續負責任管理這議題"的主因。

美中近年猜疑加深,雙方在軍事、外交及科技等層面激烈交鋒,雙邊關係降至數十年來最低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近年對中國實施"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為中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布林肯說,這是他在北京與中方討論很久的話題。

他表示,圍堵、打壓、遏制中國不符合美國利益。北京認為美國在"脫鉤",但去年美中貿易達歷史最高點,美國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創2014年以來新高。美國雖對中國實行出口管制、制裁約1000個個人與實體,但限制極具針對性,只佔中國全部企業約0.0001%。

布林肯說,美國不想成為全球唯一成長引擎,希望中國經濟成功。但他向中方表明,中國取得技術後如發展核武、開發超音速導彈、將人工智能用於壓迫,可能反過來對付美國,因此美國以科技出口管制進行防範。

至於美國對中政策務實目標,布林肯認為首要是雙方設法和平共存,確保競爭不演變成衝突,這要從重建穩定溝通管道做起,也是他奉拜登指示訪問北京的目的。

布林肯說:"這是長期競爭,我認為不存在終點線。我們要確保在競爭過程中處於優勢地位,應對中國挑戰時凝聚歐洲、亞洲關鍵夥伴的力量"。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