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北京駐港機構日益活躍 角色加重 有指削「兩制」損國際地位 有稱是助港

作為中國駐港機構的「中聯辨」與港府上周同為一個推動香港經濟復興的研討會當「指導機構」,突顯了兩個「領導班子」的實況。本台翻查中聯辦網頁更發現,該辦「一把手」鄭雁雄上任八個月來,其活動或講話次數較前任駱惠寧多一倍,達36次;接觸範圍亦更廣。社會學者鍾劍華指,中聯辦已成香港「太上皇」,管治身分比香港特首李家超更明顯,勢將進一步削弱香港的國際和獨立地位;但評論員劉銳紹認為,中央「幫助」地方是中國政策,在港亦有實質需要,而李家超更需要中聯辦在背後支持。

位處港島西區的中聯辦(圖左)別號西環, 與號號中環的政府總部(圖右), 誰對政策更有話事權, 日漸難辨 2023年8月7日
位處港島西區的中聯辦(圖左)別號西環, 與號號中環的政府總部(圖右), 誰對政策更有話事權, 日漸難辨 2023年8月7日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為保持有別於中國共產主義的香港資本主義繼續運作,北京當局要求「中聯辨」(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簡稱)不幹預香港內部事務和港府施政,但近年已有改變。

鄭雁雄更多指示性言論  傳媒篇幅不少

本台統計中聯辦網頁的「辨領導講話」欄發現,在鄭雁雄本年1月14日接任該辦主任後至本月2日近八個月的時間內,該辦正副主任共出席 56次活動或發言,當中鄭雁雄佔64%,達 36次;而鄭的前任駱惠寧在2020年1月4日上任後的頭八個月內,共出席17次活動或發表講話,占該辦領導相關活動和講話的 57%。兩相比較,鄭雁雄本人及其治下的中聯辦均較活躍。

雖然鄭雁雄及副主任的活動次數仍較駱的前任王志民為少,但鄭較前兩任出席活動的範圍更廣。駱惠寧雖曾「落區」接觸基層,但主要還是出席親中團體和商界的禮節性活動或意見交流,以及會見中國訪港人士或團體,但鄭與其他副主任除與親中團體交流外,更出席非傳統親中人士主辦的活動,例如律師會主辦的法律論壇丶報章周年慶典丶社福界論壇丶數字經濟峰會丶會見港英色彩濃厚的香港賽馬會主席等。而鄭在4月陪同夏寶龍這位中央領導人歷史性進入立法會智議廳時,更成了第一個正式坐在議事廳內的中聯辦主任。

另外,撇開與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有關的表態,鄭雁雄亦更多就香港內部事務發言。以上月與立法會議員共晉午餐的講話為例,他便針對幾乎全由建制派組成的立法會被指過於與政府合作而要求議員在監督政府方面下苦功,「過猶不及,不及也是過」;而王志民2018年在立法會與議員午餐時主要談大灣區發展,駱惠寧則沒有與在立法會內與議員午餐。

更令人深思的是,傳媒報道上周三有關推動香港經濟復興的研討會時,更大篇幅報道鄭雁雄的「不扯皮丶不內耗」言論,並分析這是要求建制派團結辦事,不要作無謂內鬥;反而對同場出席的香港特首李家超聲稱要如何令香港「由治及興」的四點指示,著墨不多。

鍾劍華: 香港國際地位隨獨特性減少而下降

現時身居海外的社會學者鍾劍華向本台指出,自時任特首林鄭月娥2020年4月承認包括中聯辦在內的「兩辦」對《基本法》的落實有監督權時,中聯辦已成了香港的「太上皇」。

根據《基本法》第22條,北京的中央政府所屬各部門丶各省丶自治區丶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故中聯辦作為中央駐港機構應受此條文限制,立法會泛民主派據此批評中聯辦指責泛民議員癱瘓立法會是干預香港事務時,中聯辦反稱該辦並非按照22條成立的機構,而是北京中央政府在港機構,有權代表中央就香港事務發言。林鄭月娥其後修訂一直指中聯辦是按22條成立的機構的港府說法。

鍾劍華續稱,鄭雁雄接任中聯辦,可說正式接掌權力,面對能力已「露底」的特首李家超,鄭管治香港的身分比李更明顯,所見的人和所說的話甚具指示性和凌駕性,雖然具體政策事務仍由港府的政策局主理丶由李家超拍板,但中聯辦的言論會更得港府官員和議員重視,成為指導思想。

他表示,北京現時明顯是要抹掉香港原來的特質,但卻堅稱現時的做法可令「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實質只是笑話,預料香港因有別於中國制度而取得的獨特地位或特權將會逐步被減除,國際地位勢將下降,現時美國國會檢討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事處地位只是一個開始,相信香港在其他國際組織的身分會「逐個逐個被質疑」。

劉銳紹: 特首民望跌 更須中央支持

不過,身在香港的評論員劉銳紹則從實務角度出發,指鄭雁雄更活躍是因為香港已進入「由治及興」,而不是駱惠寧時的「由亂到治」。他向本台指出,香港現時是疫後的復常,而復常並非光是香港事務,須靠中國支持和幫助推廣,故亦是中國和國際問題。他舉例稱,李家超最近訪問東南亞,所見官員級別有所提升,明顯是得到中國助力。

此外,中央「幫助」地方政府推動的角色日益吃重,故在香港的決策和方向上亦是如此,他舉例稱,加強內部凝聚力量便是這樣,但經濟事務則仍由香港作主。

最後是個人問題,劉銳紹指出,特首李家超的民望在上任一年時的7月首度跌穿50分,只有49.7分,估計是蜜月期已過,那便更加需要中聯辦在背後支持。

不過,「中聯辨」角色的轉變,顯然與中國訂定「一國兩制」方針和作為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並不一樣,根據首任「中聯辨」主任姜恩柱在其撰寫的《強國較量:中歐關係及香港回歸親歷》一書所言,中共當局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的內部討論中,對中聯辦的角色有嚴格限制,規定既不能幹預香港內部事務,亦不能幹擾港府施政。但2014年10月北京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後,中國加強對港管治,中聯辦的「第二梯隊」角色日漸明顯。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