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樓市

再一幅官地流標 賣地收入至今僅達預算4% 惟港府堅推「億億聲」造地計畫惹憂疑

港府宣布,一個供首次置業人士購買的住宅招標項目,一如市場預期,因地價標金未達政府底價而「流標」,是今年第二個「流標」的政府土地出售項目 ,亦是整體第四幅「流標」項目;影響所及,本財政年度頭五個月的地價收入只有33.8億港元(下同,摺合約3.97億歐元),僅及港府預計的 3.98%。在市場預期樓市下滑及賣地收入不達標的情況下,財政司長陳茂波堅稱,同時推進造價5800億的人工島計畫和造價「億億聲」的北部都會區,財務上是可行的。

流標的油柑頭項目(紅色部分), 是今年頭八個月第四個流標項目 2023年8月23日
流標的油柑頭項目(紅色部分), 是今年頭八個月第四個流標項目 2023年8月23日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不過,財經報章《信報》今(24日)早的社評指出,香港經濟疲軟,樓市下滑,地皮流標,港府主要依靠賣地的收入並不樂觀,財政儲備已降至僅餘約八千億元,令不少人憂心忡忡地質疑,是否需要或同時進行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部都會區兩大造地計畫,社評雖然認同,長遠的造地計畫不該輕言叫停,但亦指出,中國內地多家房地產開發商骨牌式陷入債務危機,而中港已深度融合,內地房地產「爆雷」,禍延香港是不能忽視的懸念,敦促港府密切監察經濟狀況能否反彈和庫房能否支持,以免出現入不敷支的尷尬局面。

位於新界荃灣油柑頭的「港人首次置業」(簡稱「首置」)項目上周五截標時,只有小型地產商佳明集團旗下華勵有限公司的一份標書,中丶大型地產商不進場,當時業界已預計,項目流標機會十分高。截至昨晚。地政總署公布,該土地只接獲一份標書,由於沒有任何標價達政府底價,為保障公帑,政府不出售該土地。

港府首將計畫轉交房協承建 業界料避降價或再流標

「首置」是港府資助出售房屋之一,目標是在樓價高企的情況下,協助既不符合申請政府房屋丶但又未能負擔私營房屋的較高收入家庭置業,而新界油柑頭地皮是港府原定第二個由私人發展商興建的首置項目,地盤面積52.39萬平方呎。根據賣地條款,中標發展商須興建不少於1940夥單位,全作首置單位,並以市價八折出售,條件較首個位於觀塘的首置項目只須預留約六成單位作首置用途的項目的吸引力低。後者有九個集團投標,結果由長實投得。

但當局今次未有按慣例收迴流標土地以便再招標,而是由房屋局同時公布,聲言會邀請由公帑資助的房屋協會來承接該項目,繼續以該地興建首置單位,以豐富房屋階梯,滿足不同置業者需要。而房協亦似早有準備地回應稱,樂意與政府進一步商討細節安排,重申香港住屋需求殷切,必需維持可持續的房屋供應。

一旦事成,這將是房協首次承建首置項目,亦是三個首置項目中,第二個由法定機構承擔的,這不單止與時任特首林鄭月娥2017年推出首置計畫時聲言,「主要靠私人發展商提供用地」的初衷不符,亦反映官員心中預期,地皮底價短期內難以大幅調低,以免衝擊樓市,若此,難保重新投標時不再流標,不如把地皮交由房協發展。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現時樓市不明朗因素眾多,流標屬意料中事,而這亦反映賣地條款複雜性的影響和近期低沉的市場氣氛。

香港樓市下滑, 地產中介店常見樓盤降價廣告 2023年8月24日
香港樓市下滑, 地產中介店常見樓盤降價廣告 2023年8月24日 © 麥燕庭拍攝

首五月地價較去年同期減75% 預算收入難達標

樓市低沉連帶影響庫房主要來源的賣地收入,根據地政總署數據,自4月起的本財政年度,至今五個月只有33.8億元的賣地和補地價收入,相當於港府本年度的地價收入預算 850億元的3.98%,較去年同期正受疫情影響期間的地價收入還要少七成半。

《信報》更推斷,若當局本季按計畫推出位於舊機場的東啟德和新界東涌兩幅賣地表土地招標,並按市場估值上限成功招標,至9月的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的總地價收入亦只有109.3億元,相當於全年度地價預算的12.9%,與達標的缺口相距740.7億元。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出,地價下跌幅度較樓價更大,加上政府推出土地不多,預料本年度地價達不到 850億元的目標。

港府堅持同時推兩大造地計畫

在眾多不利情況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香港造地發展及融資經濟論壇」上致詞時仍然表示,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的發展正在全速推行,「兩個項目同時進行,在財務上是否可行呢?我們認為這兩個項目都是具經濟效益丶值得投資的項目。」

他認為,有多種融資方法為兩個項目在市場籌集資金,對未來龐大造地計畫牽涉的巨額資金能否有適當的融資方案,港府充滿信心。

根據港府數據,當局未來十年會供應 3300公頃「熟地」,當中超過一半來自上述兩大造地計畫。陳茂波強調,絕不能重蹈土地供應短缺的覆轍,港府推動香港土地供應的決心,不會因為市場短期波動而有所動搖。

而出席同一論壇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亦指出,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最快在五年後才可提供首批填海用地作基建和建屋,若叫停項目,質疑未來數年經濟復蘇並需要土地拚經濟時,經濟發展會否花五年時間等候香港造地。

根據公開資料,港府去年底就人工島所作造價估算是 5800億元,預料能為庫房帶來7500億元賣地收入;不過,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在一項研究中指出,主要包含人工島的「明日大嶼」計畫,估計可能超支三至五成或以上,而立法會議員亦認為港府的估算粗疏。至於面積約 3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規畫,港府2021年10月提出來至今,未有估計造價,但陳茂波當時曾在立法會表示,策略規畫大,料發展成本將會是「億億聲」。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