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習近平

紐約時報:習近平近幾個月來幾乎不提經濟了

在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經濟曾看起來勢不可擋,推動它崛起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但中國經濟現在正受到一系列危機的困擾。多年的過度建設和過度借貸引發了房地產危機,同時還出現了更大的債務危機,而年輕人正受到創紀錄的失業率的困擾。在經濟壞消息接踵而來之際,一個新的危機正在出現:信心危機。那麼,中國人為什麼日漸對經濟失去信心?

關於中國報道圖片
關於中國報道圖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據紐約時報今天報道稱,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越來越缺乏信心,並已開始轉向絕望。消費者不願花錢。企業不願意投資,也不願意創造就業機會。可能成為企業家的人不想創建新公司。

在過去幾周里,投資者從中國股市撤出了逾100億美元的資金。據《財新》報道,上周四,中國證監會召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部分大型銀行,以及保險機構的主要負責人開會,要求他們加大投資中國股票的力度。香港股市已在上周進入熊市,恆生指數從今年1月的高點下跌了逾20%。

中國經濟在應對過去多次挑戰時皆表現出韌性,使政府對本國經濟和國家控制的模式形成了高度自信。2009年,中國經濟從全球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而且速度驚人。中國經濟不僅經受住了特朗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而且證明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受新冠病毒大流行拖累後,中國經濟反而強勁反彈。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曾在2022年宣稱,中國經濟是“不可阻擋的奇蹟”。

據該報稱,導致當前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決策者們應對經濟衰退的好選擇比過去少了。

2018年,在經濟面臨中美貿易戰和國內股市暴跌的時候,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

習近平是在上海舉行的一個國際貿易博覽會上發表的講話,他在演講中試圖平息有關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儘管有起起落落,但任何人都不應動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據習近平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習近平說。“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大家完全可以抱着樂觀態度。”

紐約時報稱,但近幾個月來,習近平幾乎不提經濟了。

紐約時報還說,與以往的國際性危機不同,中國現在面臨著長期醞釀的一系列國內問題的結合,其中一些問題是習近平政府改變政策的結果。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