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經濟

深圳搶客勝香港:港人北上是陸客來港人次 2.7倍

剛過去的兩天是香港和深圳各推出吸引港人消費之後的第一個周末和周日,港府出入境人數顯示,深圳的吸客能力似乎較港府的夜繽紛節目略勝一籌。香港特首李家超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強調吸引港人留港消費需要時間才可證明效用,並須繼續加強香港的吸引力。

推出吸引港人消費反首周, 深圳以人次勝香港2023年9月18日
推出吸引港人消費反首周, 深圳以人次勝香港2023年9月18日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為提振夜經濟,港府在上周四(14日)舉行「香港夜繽紛」啟動禮,宣布為期數月的系列活動,包括商場和食肆延遲營業時間,但一些特別節目卻被指為舊瓶新酒,例如國慶煙花彙演和新年花車巡遊等節目只是復辦;而且吸引客源不清,既想讓港人留港消費,又想吸引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境外客,可能出現「兩頭唔到岸」的現象。

事隔一日,毗鄰香港的深圳市公《深圳市關於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廿一條促消費措施中,有一章三條是針對便利港人消費的,包括向港澳遊客發放專屬消費券丶打造十個以上港人旅遊消費服務示範街區丶完善跨境支付丶提升香港「八達通」等跨境電子錢包在深圳的使用範圍及鼓勵商戶推出便利港澳旅客閱讀使用的菜單頁面和操作指南等。

本台記者在剛過去的周末所見,雖有不少商場舉辦特別活動吸引顧客,但商鋪延長營業時間的不多。事實上,銅鑼灣一帶的商場,人流在晚上 7時後已漸見稀疏,似乎比上班日的晚上更早見客源減少。一名姓蔡的聽眾今早致電網台節目表示,深圳消費成本低是一大優勢,以他一家大小十多人吃喝一天為例,只花了二千多元人民幣,香港可能多花一倍也不行。但亦有聽眾表示,北上深圳要花數小時,時間上並不化算。

深圳攻略勝在具針對性及消費便宜  54.1萬港人北上

而香港入境處的數據可能解釋了商場人流稀少的原因,就是更多港人離港北上。本台統計入境處數據發現,不計海空兩路離境可能去了中國其他地方或外國,經陸路離境的港人,在剛過去的周末和星期日有近 54.1萬人次,較對上一個星期的周末和周日(即本月9日和10日)的離境港人多近 14.2萬人次,升幅達36%;而出境港人人次比入境人次多 1.2萬,不排除部分人是在深圳「過夜」消費。

相反,經各陸路口岸入境香港的中國內地旅客,在剛過去的兩天有17.9萬人次,較對上一星期的周末和周日多逾 5.3萬人次,增幅達42%。不過,中國內地旅客兩天合計的出入境人次,兩星期都只相差五丶六百人次,估計陸客在港「過夜」消費的並不多。

兩組數字比較,雖然入境陸客兩周之間的升幅較港人離境北上的約六個百分點,但港人北上的實質增加人次,卻是陸客入境香港實質增加人次的 2.7倍,意味港人被吸引到深圳的人次,遠多於陸客被吸引到香港的。

分析師:今年零售可望恢復疫前 95%

香港特首李家超昨(17日)午探訪社區後回應傳媒提問時承認,港人疫後回復旅遊和出外的生活習慣實屬正常,須務實面對,故此更要強化香港吸引力;而要改變疫情三年來令港人減少外出的生活習慣,亦要下功夫,不可一蹴即就,成績需要時間方能顯現。他強調,香港屬大灣區一部分,一些事情要再創新及強化來配合未來整體發展環境,希望在大灣區融合中互利共贏。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早則在網誌撰文指出,外圍經濟環境未如理想,本地市道面對不少挑戰,需要以「組合拳」方式,在不同範疇和層面丶藉助各種時節的特色和氣氛,釋放潛在需求,為市道帶來更多新的催化劑和動力,而稍後的提振夜經濟項目會加入更多元化和具新意的選擇,期望大眾一起參與。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建議港府為香港打造無可取代的優勢或特色產業發展,例如南韓的流行音樂文化,而從現時數據推斷,香港今年的零售銷售額可能只能回復 2019年疫情前的九成半水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