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人才外流

調查指逾半專業人才擬離港 顧問指人才外流比例之高令人憂

「中產朋友走得就走。好多仲留喺度嘅中產朋友,食飯見面唔系問走唔走,而系問幾時走。」曾是港府問責管治班子成員的陳智遠昨(3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其內容正好為一間人才招聘顧問公司發表的調查結果佐證:逾半專業人士正在考慮或計畫搬出香港。

Hong Kong Chief Secretary John Lee speaks during a news conference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the candidate eligibility review committee on the 2021 Legislative Council General Election in Hong Kong, China November 19, 2021. REUTERS/Tyrone Siu,香港,李家超
Hong Kong Chief Secretary John Lee speaks during a news conference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the candidate eligibility review committee on the 2021 Legislative Council General Election in Hong Kong, China November 19, 2021. REUTERS/Tyrone Siu,香港,李家超 REUTERS - TYRONE SIU
廣告

香港人才外流問題持續,情況在青壯年專業之間更嚴重。根據人才顧問公司華德士香港最近抽樣訪問107名香港專業人士的調查發現,在受訪的會計金融丶工程房地產丶醫療丶人力資源丶法律及合規丶銷售與營銷丶供應鏈丶物流與採購丶科技與轉型等專業人士中,有15.6%受訪者表示,希望儘快離港,另有 36.7%的人透露正考慮在未來三至五年內離港,意味52.3%受訪專業人士考慮離港。

調查又發現,96%計畫出國的專業人士已為海外工作做好準備,六成人正在跨國公司尋找職位。至於考慮離港的受訪者,亦有四成已在申請海外工作,三成一正透過培訓或進修着手計畫,甚或有兩成七人正在尋找內部的流動機會或轉換職業。調查同時發現,計畫到海外工作的受訪者中,逾半年齡介乎27至42歲,38%介乎43至58歲。

該公司董事總經理John Mullally表示,職人渴望到海外工作並獲得國際經驗並不新奇,尤其是年輕人;但如此大比例的香港專業人士考慮離港,情況令人擔憂。他建議僱主改善發展機會和福利條件以挽留人才。

專家:政治因素推人離港  留港者辛苦

不過,本地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香港疫後的營商環境沒大變化,相信政治因素,而非經濟因素,才是香港專才選擇到海外工作的主因,因為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的發展,令教育丶醫療丶法律等界別的專才對留港生活缺乏信心,憂慮言論自由日縮,人身安全保障不足。她建議,港府除力保香港經濟競爭力之外,亦須繼續維護本地自由社會的核心價值,包括表達自由等基本權利。

事有湊巧,曾自 2008年任職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政治助理四年丶現為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實務教授的陳智遠同日早上在臉書發帖,以「觀察雜碎」為題發表九點感想,當中四點涉及人才外流或移民,包括「做得嘢嘅人用腳投票」,只要稍為了解便知「各行各業青黃不接嘅情況有幾嚴重」;「中產朋友走得就走」。結果是「好難請人」,他的公司曾灰心到認真思考「不如停左間公司休息一下算數」;另外就是不願消費,儲錢移民或作其他應變。

他又指出, 朋友同儕「好壓抑好腌悶」,「唔少人都心灰意冷,無心情同你出謀獻策,剩系想不問世事,你想點就點」;「普羅大眾都過很好辛苦,對很多事很有意見,只系唔講出口。唔發表意見,唔代表大家無意見。」陳沒有點明原因,但不少評論早已指出,面對表達自由受損和政府不聽民意,市民對香港日益疏離,以「躺平」作為應對。

翻查資料,由和富社企進行的「香港整體開心指數」調查結果上月底公布,評分為5.88分(10分為最高分),創自2018年以來的新低,而認為自己精神不健康的人士,佔比亦增加到29.7%。

陳智遠又在帖文直言,「經濟幾差。唔使睇數據,日常生活都感受到」。至於港府催谷的旅遊業,他亦認為不行,主要是競爭力不足,「香港好似已經無乜板斧,過埋黃金周,大家都無得再呃自己。」

不過,港府並未針對人才外流制訂止血政策,而是繼續加強「搶人才」,包括探討放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簡稱高才通)的申請門檻。去年12月推出的「高才通」限於百強大學畢業生申請,當局考慮擴大申請資格至非百強大學的畢業生。

但對該計畫被指濫用丶配套不足以致無法令專才願意來港丶申請人的專業未必是香港缺乏的人才等問題,未聽聞有改善意向,當局只是強調計畫受歡迎,截至7月底,高才通計畫已接獲超過 4萬宗申請,批出超過3萬宗,一萬多人已抵港。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