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社會

海內外均現“除夕(習)節”倡議

中國 – 去年10月25日,在中共國務院發布了2024年節假日安排通知中,中國新年的法定假期安排在初一到初八(2月10日至17日),但大年三十的除夕(2月9日)卻意外不放假,引起了人們的驚異和不滿。

Nouvel an chinois en 2024, l’année du dragon
Nouvel an chinois en 2024, l’année du dragon © DS
廣告

海外媒體報道,人們猜測“除夕”諧音“除習”,也有民眾倡議除夕當天大家都發“除夕快樂”。專家表示,這是一種民間政治行為藝術,表達對中共黨魁習近平當下路線政策的不滿,或導致政局突變。

當局對此的相關解釋是,本次過年假期體現出“更加人性化”,比往年多出一天,是“史上最長9天假期”,卻沒有解釋為什麼除夕不放假?除夕都不放假還算得上人性化嗎?有網友說,“除夕都不放假,其它假也乾脆別放了唄”。

2007年當局將除夕納入新年法定假期的一部分,但在中共黨魁習近平上台的2013年取消了,之後的2014年除夕不放假,自2015年後,除夕又恢復為法定節假日,之後2016年至2023年期間,新年假期均包括除夕。

直到2023年10月25日,當局再次取消了除夕放假,這次人們除了不滿之外,很多人猜測除夕不放假的原因,可能是“除夕”與“除習”諧音。

還有網絡傳聞說:“接上級通知,2024年2月9日當天,嚴禁在各大媒體,網絡平台,用除夕一詞發表作品和評論。以後每年取消除夕假日,改用大年三十。”

網友紛紛測試說,“已經試過了,網易上回帖用不了除夕這詞”,“微博剛試了,發個除夕快樂就被刪了”,“試過了,抖音評論除夕,別人看不到。”

近些年有關中共黨魁的外號層出不窮,包括維尼熊、習包子、扛麥郎、清零宗、習禁評、總加速師、翠翠、二百斤、總爛尾師、總背鍋俠等等,相關的諧音與形象已成當局禁忌。

不久前,大陸美食網紅王剛因發表“殺兩百多斤大肥豬”的教學視頻後遭到封殺,網民評論說:“真把他們的主子和二百斤聯繫起來了,好好查查這幫護主的是哪派的。”

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也曾發生過,一百多年前袁世凱稱帝時,也因忌諱“元宵節”與“袁消”諧音,改“元宵節”為上元節,“元宵”改為湯圓,不過袁世凱僅當了82天皇帝就下台了。

“除夕”諧音“除習”,反映了民眾對中共最高層的真實心態,網友們評論說,“除惡習,過新年!”“每年除夕(除習),家家都開宴席(厭習)!”“看來,每年除夕很有必要大辦、特辦、風風光光地辦。”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