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中國/亞洲/外交

FT: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外交正走向孤立

據英國金融時報今天發布文章稱,在中國過去的這個五•一勞動節假期,兩件與中國相關的事情構成了世界輿論的焦點。一是中國宣布,中國領導人自5月5日起將訪問歐洲六天,共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並將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話;另一件事則是韓國於5月1日宣布有意加入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這意味着韓國公開、正式地選邊站了。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center,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 Ursula von der Leyen attend a trilateral meeting at the Elysee Palace as part of the Chinese pr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總統府舉行3邊會談。 2024年5月6日 照片 AP - Gonzalo Fuentes
廣告

該文章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外交正走向孤立。文章並稱,當前中國穩住對歐洲外交比較吃力,韓國於5月1日宣布有意加入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則意味着亞洲小北約初步成形。

在以上兩件事中,前者意味着當前中國穩住對歐洲外交比較吃力;後者則是中國外交正在走向孤立的標誌性事件,因為它意味着亞洲小北約已然初步成形。而且這兩件事,事實上都與俄羅斯和朝鮮這兩個中國的友邦密切相關。

中國領導人本次訪問歐洲有兩個大背景:一是當前俄烏戰爭在繼續,而歐美國家大多認為中國正在通過與俄羅斯交易軍民兩用產品,支持俄羅斯的戰時經濟;二是歐盟正就中國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產品出口,考慮對中國進行反補貼調查和徵收高額關稅。上述兩大背景一方面本身就意味着:中國與歐洲未能建立穩定的雙邊關係;同時也使得世界輿論對中國領導人此次的訪歐之行,難以抱有正面的評價。

據該文章,世界輿論對此次中國領導人訪歐普遍抱有兩個基本判斷:一是中國領導人此行絕不會改變中俄同盟“上不封頂”的立場;二是此次中國將利用歐盟內部27國的矛盾和意見不一致,抵消歐洲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行業產品提高關稅的威脅。

國際媒體指出:習近平出訪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時值歐盟指責中國給予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行業以高額補貼,並威脅要徵收關稅。同時,在俄烏戰爭爆發兩年後,歐洲對中國支持俄羅斯戰時經濟的擔憂,也籠罩習近平此行。國際媒體不少把報道重點放在了中國利用歐盟27個國家的立場不同,減弱歐洲對中國政策的影響力方面。

據國際媒體表示:由於中國經濟面臨阻力,疊加美國對中國企業關閉市場,歐盟可能對北京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分析師表示,27個成員國立場並不完全一致,削弱了歐盟塑造中國思維的能力。

美國媒體則認為:歐盟27個成員國內部的分歧,特別是法國和德國之間的分歧,削弱了它們影響中國的能力。美國媒體還說:消息人士稱,由於之前(德國對中國)的承諾,德國總理朔爾茨將不會加入馬克龍和習在巴黎的會談。按照美國媒體的理解,這削弱了歐盟兩大巨頭在對華政策上的一致性。

路透社上周四(2日)引述法國巴黎智庫蒙田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杜沙特爾的分析說:中國對歐戰略有“非常強烈的分而治之的元素”。

根據國際媒體的報道,現在法國對中國抱有政治和經濟雙重目標。綜合國際媒體的報道說:馬克龍的一名助理稱,馬克龍將加入華盛頓、布魯塞爾、柏林等的行列,呼籲中國停止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技術,以及其他支持俄羅斯作戰的技術。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政策與歐洲事務部主任瓦西里爾表示:法國將把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放在討論的核心位置。

而美國媒體透露說:法國官員們表示,法國還將尋求中國在向法國農產品出口開放市場方面取得進展,並解決圍繞法國化妝品行業對知識產權的擔憂問題。馬克龍稱,為了應對中國在多個領域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法中兩國須更新經濟關係,以更好地實現雙邊經濟互惠,保障經濟安全。

法國有意與中國討論經濟互惠本身就意味着:無論是要求中國停止與俄羅斯進行軍民兩用產品交易、停止向俄羅斯戰時經濟提供支持,還是因為電動車和綠色能源產品向中國徵收高額關稅,法國都已不太可能成為中國的頭號歐洲敵人,起碼可能性已經不大。

一位法國外交消息人士說:“如果中國尋求加深與歐洲夥伴的關係,他們聽取我們的觀點並開始認真對待,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於上述中俄貿易以及中國“產能過剩”產品問題的客觀存在,中國非常有必要穩住對歐洲的關係。

據該報道,上周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韓國公開宣布有意加入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這標誌着亞洲版小北約的已然成型,中國正面臨著更大的外交與安全困境。

國際輿論認為: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同盟部署的一環,AUKUS的擴大勢必強化美國的軍力,提高威懾中國的能力。

國際媒體分析說: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戰略,由雙邊盟約如美日、美韓、美菲、美澳以及如今的AUKUS三邊協議構成。而最新的發展似乎是美國正把原本各自獨立的同盟安排,逐漸貫穿起來,形成類似北約的集體軍事體系。

據該文,面對上述情形,如果中國對韓國的最新動態置之不理,中國外交的最終結局必然是走向中俄朝三國事實結盟,而中國改革開放近50年的歷史,已經不允許中國走這樣的結盟路徑,而朝、俄兩國,卻正在推動中國向著這條路前行。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