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緬甸和平進程的希望之光

發表時間:

為重啟與該國北部地區克欽少數民族反叛武裝的談判,緬甸當局作出的努力,為結束數月來政府軍與克欽反叛武裝之間的衝突、達成停火帶來了一線希望之光。作為一個幾十年來飽受經濟停滯、政治壓迫和國際孤立之苦、卻蘊藏着豐富的油氣、寶石和木材資源、地處亞洲戰略要衝的國家,緬甸再度吸引了各方的關注。

廣告

緬甸歷經17年的和平局勢後,2011年6月,爆發了克欽獨立軍與緬甸國防軍之間的公開衝突,引發5萬多民眾逃亡,為本已開始的一系列改革抹上污點。

然而,緬甸總統吳登盛剛剛向和平進程注入了氧氣:在力主談判的同時,吳登盛清除了政府中一些過於保守的成員。
近年來,吳登盛被視為緬甸政治改革的主要推手,甚至被冠以“緬甸戈爾巴喬夫”的綽號。2011年2月4日當選總統以來,更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改革措施。包括釋放大批政治犯、放寬對互聯網的嚴格管制、主張新聞自由、允許民眾示威等。緬甸國會辯論環節也引入電視直播。
分析人士認為:做為一名職業軍人以及前軍政權的內閣總理,吳登盛以總統身份推行改革,既有信服力、也有說服力。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尼古拉-法萊利(Nicholas Farrelly)指出:吳登盛出現在第一線,是“有可能與克欽獨立軍達成協議的”強烈信號。這表明:要實現和平,就必須不僅大膽、果斷;更要充滿良好的意願。

2011年3月繼任軍政府以來,緬甸現政權雖繼續掌控在軍人之手,卻在最近幾個月與少數民族開啟了談判。而這些少數民族中,許多方面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就從未協調過與中央政府的關係。談判開啟後,與克欽獨力組織的接觸未能取得任何結果。緬甸克欽獨立軍(KIA)是緬甸克欽邦一支獨立軍隊,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裝之一,也是緬甸北部勢力最大的武裝。為了建立獨立的“克欽政府”,數十年來,克欽獨立武裝與緬甸政府的國防軍戰爭不斷。

克欽獨立軍提出與政府簽署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協議的要求,目的是避免陷入 “惡性循環”;過去雙方曾多次達成停火協議、也簽署了一些經濟協議,然而隨後卻又陷入衝突。

本次構成的新的談判小組引發各方好評。克欽組織的一名負責人甚至表示說:新的談判小組“令人鼓舞”。他向法新社強調,談判的最終結果當然將取決於該小組的“對話意願”。觀察人士認為,談判雙方不免受到戰爭邏輯的誘惑,分別希望在坐到談判桌之前能夠取得些許勝利。目前,克欽獨立軍的指揮官們大有尋回了他們在和平時期曾經擁有過的輝煌、強盛的感覺,其中一些人則重新掌控了木材的販運以及與中國企業的礦產合作。獨立分析人士理查德-霍西(Richard Horsey)指出:克欽獨立軍獲得了空前的支持,令他們忽然之間有了一種“英雄”般的感覺。但緬甸軍方中的一些人物卻很難在短時間內願意放棄他們的核心作用。

面對這樣的現狀,談判的首要任務將是如何取得停火。分析人士強調,在簽署了停火協議之後,尤其是在曾經領導了全球最古老的內戰的強大的克倫族聯盟(KNU)簽署停火協議之後,克欽獨立軍方面備感孤立。在經歷了破壞力如此強大的戰爭之後,克欽獨立軍期盼最終能夠與現總統達成類似協議。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