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法國總統奧朗德突然訪問阿富汗法國駐軍

發表時間:

法國總統奧朗德今天上午突然抵達阿富汗訪問駐守在那裡的法國軍隊,這一訪問令各方驚訝。這是奧朗德5月6日當選法國總統後第一次訪問法國駐阿富汗軍隊。奧朗德的訪問日程沒有對外公布,但已知在與法國士兵會見之後,奧朗德還應當與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舉行會談。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奧朗德訪問阿富汗雖然是預料中的事件,但他的突然到來由於距離北約在美國結束主要討論阿富汗戰後戰略合作的峰會剛剛結束僅僅四天,還是引起國際關注。按照奧朗德的解釋,他之所以前來阿富汗,是要親口向法國士兵解釋他為什麼要決定在2012年就完成從阿富汗全部撤軍。

奧朗德是在競選總統過程中就法國參加阿富汗維和行動作出提前撤軍的諾言。奧朗德當選後顯示對這一諾言兌現的決心。今年的法國大選,在一些國際議題中,阿富汗維和與法國撤軍並沒有引發更多的爭議。不過由於奧朗德堅持要在2012年完成撤軍,這個日期要比大部分北約參戰國家和美國要早,卸任總統薩科齊指責提前撤軍將會給法國軍隊帶來壓力與危險。薩科齊決定的法國軍隊撤軍時間是2013年底,而美國和其他大部分北約國家都是在2014年完成全部撤軍。

法國提前撤軍,儘管在國際社會引發議論,但在北約峰會上卻並沒有遭遇阻力。北約秘書長指出,對於各國領導人來說,實現競選諾言是很正常的。根據國際評論,奧朗德當選開啟了與前任薩科齊完全不同的法國戰略與外交,奧朗德強調了法國的主權與獨立,並堅持決策的堅定性。奧朗德在美國參加工業8強和北約兩個峰會的時候,都明確表示,他所做出的法國軍隊從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是不容談判的。在美國戴維營工業8強峰會與芝加哥北約峰會之後,更多的評論肯定奧朗德正在走強勢外交道路。

法國的獨立與強勢外交,與美國和北約合作夥伴有距離。法國沒有接受北約倡導的阿富汗參戰同進同退的口號,而是自行決定在2012年就撤軍。奧朗德強調,對於他來說,阿富汗戰爭結束了,法國軍隊完成了重要使命應當撤回,而法國軍隊的撤退,應當只有法國能夠決定,不應當依賴其他國家。

不過,儘管法國將早於其他國家撤軍,法國還是與北約以及美國保持一致,不僅避免撤退演變成棄陣,而且強調將繼續保持與阿富汗的戰略合作。評論指出,如果說奧朗德向法國士兵解釋提前撤軍的法國主權意義,奧朗德將應當更多向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許諾繼續合作。

從奧朗德視察訪問法國駐阿富汗軍隊之日起,法國軍隊就正式開始撤軍的程序。不過,由於阿富汗戰爭10年後早就作出計畫,向阿富汗軍隊轉移交付戰略與安全的責任,移交準備已經開始多時。就法國軍隊來說,移交共分5個步驟,現在已經達到第三階段,全部移交工作需要一年半時間,法國軍隊官員說,再有不到半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移交工作。

北約完全撤離阿富汗已經引起對阿富汗前途的擔憂。儘管本拉登被擊斃,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但阿富汗的安全穩定仍然受到嚴重威脅。阿富汗當局處於矛盾選擇之中,既希望外國軍事力量儘快撤離阿富汗,但同時又希望美國與北約繼續在保證阿富汗安全方面緊密合作。就法國軍隊共3350士兵主要掌管的喀布爾東北地區卡比薩省的安全,法國軍隊撤退留下的影響衝擊已經開始出現壓力。因為法國軍隊維和地區是通向首都喀布爾的咽喉要塞,塔利班勢力威脅首都,毒品運送交通都必須經過卡比薩地區,爭奪法國軍隊留下的戰略真空已經醞釀。

一些分析指出,法國軍隊今年撤軍給美國和北約整體撤離阿富汗確實帶來壓力。即使以2014年美國撤軍的時間表來看,撤軍壓力繁重。無論是撤軍行動本身還是未來對阿富汗的援助,美國與北約目前都面臨過去反恐盟友巴基斯坦關閉及貝爾通道的難題。美國與巴基斯坦談判的同時也與俄羅斯談判,希望得到借道俄羅斯北部通往阿富汗,但由於美國在北約峰會決定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惹怒俄羅斯,俄羅斯以大幅提高借道代價加以為難。

觀察指出,奧朗德突訪阿富汗法國軍隊尼日拉普基地,肯定年底撤出法國軍隊戰鬥兵員的決定,但同時也給美國北約以及阿富汗安撫,因為法國未來繼續同阿富汗進行多方位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