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日韓峰會 新三國演義各有難題

發表時間:

中日韓3國峰會在時隔約19個月後,於12月24號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登場。中國官方已宣布,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由中國總理李克主持召開。由於習近平不去成都與會,前來出席會議的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提前一天抵達北京與習近平見了面。

韓國總統文在寅(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2月23日北京人大會堂
韓國總統文在寅(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2月23日北京人大會堂 YONHAP / AFP
廣告

日韓領導與中國領導人見面側重點不同。文在寅周一在北京告訴習近平,非常感謝中國在兩韓議題上扮演重要角色,指出美國與朝鮮核子談判停滯以及近來的緊張關係升高,對南北韓及中國皆不利。文在寅還表達邀請習近平訪韓之意說,希望明年早日在首爾和習主席重逢。而習近平則指出,中韓兩國應深化和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維護和擴大兩國共同利益。韓聯社分析認為,習近平上述發言在朝美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韓半島緊張升級的情況下重申區域和平的重要性上具有意義。

分析還認為,文在寅第二次訪華,將促進中韓關係發展,並深化中韓日三國合作。與習近平的友好談話似乎化解薩德系統引發的兩國關係深刻危機。日本首先安倍晉三周一下午在北京與習近平舉會雙邊會談,針對習近平預計明年春天以國賓身分訪問日本,及“新日中關係”等議題交換意見。

在分別會談後,三國峰會如何進行?中國方面的定調是,今年適逢中日韓合作20周年。此次會議將着眼未來10年,推動3國提升合作水平,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毫無疑問,能坐下來和談總比對峙的僵局好,但中日韓東亞三大國峰會上演新的“三國演義”,表面上看來和諧的背後也不乏三國複雜關係的難題。如何求同存異,在維持各自利益的同時達成共識 ?

中韓關係中夾雜着美國和朝鮮,美朝談判目前陷入停滯,朝鮮近期多次試射導彈,就在這次會晤之前,朝鮮韓發出警告說,如果美國不能夠在今年年底前做出讓步重啟核問題談判,朝鮮將走上“一條新的道路。作為朝鮮在國際上唯一的盟友的中國,目前正與美國打貿易戰。在朝鮮半島核子議題與和平問題上,中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斡旋國,首爾對北京能出多少力自然也有不少期待。但眾所周知,朝鮮一直是中國牽制美國的重要議題,中國在此問題上是否會或願意扮演什麼角色的問題,可能並不是文在寅的訪問能解決的疑問。

從日本方面看,安倍此行出席峰會,焦點之一是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的領袖會談,但雙方對“前徵用工”(即遭日本企業強征的韓國勞工)及日本強化出口管制問題,也就是引發兩國關係緊張的導火線上看來仍持續對立。高峰會議是否成為緊張日韓關係改善的起點值得關注。

再來就是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方面,有分析指出,目前在美中貿易談判中居於守勢的中國,把安倍此行訪問中國定位為“再次構築對日經濟關係”的良機。因此,在習近平周一將先跟安倍會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着將在25日周三與安倍會談,為習近平明年春天訪日營造友好氛圍。但問題是,在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內,也出現反對習近平明年春天以國賓身分訪日等情況,憂慮的聲音在日本民眾間與日俱增。讓兩國關係也瀰漫著一股不確定感。雖然 安倍13日曾在一場演講中提到,“日中關係已完全地回到正常軌道,是無法分割的關係”,表達出對習近平成功訪日的自信。 不過,日本媒體分析認為,中國船隻仍持續進入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海域,且相繼傳出日本人在中國被捕,讓被視為安倍基本盤的保守人士也有所反彈;在加上香港及維吾爾族等人權問題,讓中國面對嚴厲的國際輿論批評,也更強化日本保守人士對中國的反彈。

在3國峰會上,安倍將針對朝鮮在與美國談判非核化期限前持續升高挑釁態度,與中韓交換意見,也希望再度確認3國合作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

總體上看,一系列政治議題是此次峰會的焦點,也是難題,但三國或許可以通過經貿合作加強互動,達到共贏。實際上,在三國峰會前,時隔3年2個月再次舉行的第12次韓中日經貿部長會議22日在北京舉行,三方商定加快推進韓中日自貿協定談判。三方已重申,將積極推動明年如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在此基礎上共同加快推進韓中日自貿協定(FTA)談判。同時,三方將繼續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在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框架下加強經貿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