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印度/中國

去中國製造 印度取而代之或困難重重

印度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遭受嚴重打擊,印度政府為拯救經濟,正試圖以更多優惠獎勵,吸納想從中國遷離的外資企業到印度落腳,但似乎仍有許多難題待解。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片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據中央社今天發自印度當地報道稱,取代中國成製造基地,印度還有許多難題待解。印度擁有龐大年輕勞動力,且勞工成本較低,成為印度發展為世界工廠的利基,但政策不穩定與法令對外資不友善是問題,似乎仍有許多難題待解。

印度為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從3月25日採取全國封鎖措施後,經濟停擺2個多月,加上經濟改革不力,最近連向來對印度最為友善的穆迪信評(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1日把印度主權評級由原本的Baa2調降一個等級到Baa3,也就是俗稱的“垃圾級”,前景展望維持“負面”,成為22年來首次。高盛(Goldman Sachs)也鑒於印度今年4到5月的經濟比去年同期大幅衰退45%,遠超過原先預期衰退20%,把印度這個財政年度的經濟展望從原先的-0.4%,下修為-0.5%。

為拯救經濟,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內閣除不顧印度的確診病例連日來持續飆升,按照解封三階段執行解封,更推出規模20兆盧比的“印度自力更生”特別經濟計畫。這項計畫除聚焦航太與飛機維修、國防工業、電力及煤礦等產業外,更大舉向包括台商在內的電子業者招手,希望廠商如果考慮撤出中國,可到印度落腳,希望成為下一個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甚至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根據報導,印度準備畫出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盧森堡的區域,提供給那些希望遷離中國的製造業落腳,更與1000家美國跨國公司積極接洽。一名印度資深官員5月中甚至向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透露,經過幾次與蘋果公司開會後,蘋果考慮把近20%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來。此外,印度電子及資訊科技部2日啟動一項價值66.5億美元的計畫,向全球5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招手,鼓勵他們興建或擴大在印度的智慧型手機生產基地,希望打造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基地。

據該報道,大概從5月以來,印度政府機構、工商團體,就不斷邀請駐印度代表田中光、駐印度代表處經濟組官員,或是台灣大企業的高階主管參加視訊會議,介紹印度提供的優惠獎勵投資政策和環境,不斷鼓吹台商到印度落腳。

印度商工部旗下招商機構“投資印度”(Invest India)更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協助,委託外貿協會舉辦台印電子產業線上座談會,由印度相關主管機關司長及各省政府主管官員向與會的120名台商說明投資優惠,“投資印度”執行長班格拉(Deepak Bangla)更打包票說,只要台商有需求,“投資印度”將致力滿足。

確實,如同印度官員所宣傳,印度擁有13億人口,35歲以下勞動力占人口的65%,且成本較低,加上有強大的軟件人才,及鄰近歐洲、中東的地理位置,和擅長硬件製造的台灣,確實可形成互補,台商也不應放棄這個中產階級正在快速崛起的龐大市場。

但印度政策的不穩定性,及許多對外國投資人不友善的法規,和官員效率及索賄等問題,都是外資對印度望而卻步之處。

雖然莫迪政府嘗試鬆綁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推動經濟改革,但穆迪最新報告批評,印度從2017年以來,經濟改革執行力道薄弱,緩慢的改革趨勢和政策的有限性,導致長期的經濟成長緩慢。

最讓外資關切的問題之一就是印度政策的不穩定性。此外,印度各種繁複的稅務法規,搭配外資聘請的印度財會顧問和律師,不時傳出勾結印度稅務官員,看準外資不懂本地稅務法規而“製造”稅務罰款向外資索賄,更讓外資企業出現重大損失及營運困擾。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