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台灣/美國/高科技

法國專家:晶片產業是台灣最重要的戰略力量

21世紀的半導體產業相當於上個世紀的石油,都是重要的戰略關鍵所在,是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這也是美中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中,美國要對中國晶片進口的制裁和限制,晶片短缺成為中國軟肋的同時,也讓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產地之一——台灣擁有了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晶片產業儼然成為台灣面對中國威脅的利器。 

台積電總部資料圖片
台積電總部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法國 « 世界報 »專訪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亞洲區專家馬蒂·杜沙特爾。他認為,中國目前面臨著一個雙重問題:技術轉讓的限制和競爭的不斷發展。而芯片的生產就是台灣在面對中國的咄咄逼人時最重要的戰略力量所在。

為什麼中國很難發展微電子產業?

  馬蒂·杜沙特爾的分析認為,主要遇到了三個障礙。第一個問題是獲取外國技術。美國和台灣的政策一直拒絕將最具創新性的技術轉讓給中國,保持與中國之間三代技術的差距。第二個難題:人力資源;最後是投資,在這點上,中國採取的是說“我們有資本,能買到所有東西”的方法實際上並沒有奏效,原因是這種戰術現在已經在全球引起了各國防禦性的反應。杜沙特爾舉例說,上周,意大利政府阻止了該國LPE公司原本被一家深圳基金收購的投資計畫。相比之下,十年前,這樣的收購案猶如象郵箱中投封信那樣簡單,沒有任何障礙。

美國的制裁正在推動中國在這一行業中加倍投資和努力。這對美國人而言是適得其反嗎?

馬蒂·杜沙特爾認為,這是所有技術轉讓都會有的普遍性問題。在半導體上,不僅要考慮瓶頸問題,還要考慮速度問題。現在已經看到了美國在這一項產業政策上的回歸,並開始支持在美國本土上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日本和歐洲之後想必都將跟進,做出同樣的舉動。因此,中國將面臨到的雙重問題就是對技術轉讓的限制以及持續發展的競爭。

但這位專家指出,但這並不是說中國的企業,比如小米等將無法獲得台灣台積電生產的晶片。相互依存的關係也並沒有完全被破壞。但是,在中國沒有超過7納米的門檻之前,美國將充分而廣泛地利用其領先的技術優勢,包括在軍工武器中。我們看到美國聯邦政府選擇資助在亞利桑那州的台積電(TSMC)製造廠的計畫,儘管這裡生產的用於軍事用途的晶片占行業銷售額的1%,但就戰略價值而言,遠遠不止於此。總體上說,這是要在生產和研發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同時也要滋養着其他多個部門。

台灣在半導體生產鏈中佔有超大比例的重要地位,對台灣是優勢還是威脅?

馬蒂·杜沙特爾認為,對於台灣來說,這是強大的戰略力量:該 產業的冠軍台積電(TSMC)是芯片製造的全球領導者。這增強了台灣作為合作夥伴的戰略價值。另一方面,高端半導體產業集中在南部的台南和北部新竹,這也確實引發了如果發生台灣海峽戰爭給中國帶來的需要付出的代價問題。很難看到這個行業如何在這樣可能會發生的衝突中生存下來。

馬蒂·杜沙特爾指出,現在我們處於一場技術競爭中,彼此尋求戰勝對方獲得勝利。但是現實是,美國和中國的技術生態系統仍然交織在一起。大型美國公司渴望與中國客戶保持聯繫。因此,私人利益減輕了競爭的壓力:上海巨頭中芯國際的主要客戶中包括Broadcom和Qualcomm。隨着消耗大量半導體的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汽車行業也處於類似情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