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日本/新安保法/中國/朝鮮/軍事

日本通過新安保法:定中國最大挑戰

日本政府今天在內閣聯席會議上,敲定了面向強化防衛力的新《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安保相關文件。法新社評論稱,日本新安全戰略開闢了加強打擊攻擊領域,對戰後和平主義的安全保衛憲法修改邁出了大步,將引發爭議。但日本與時俱進,面對朝鮮以及中國的軍事力量威脅,做出安保相應改革。

日本一景
日本一景 © AFP/Archivos
廣告

據共同社今天報道稱,日本政府在16日傍晚的內閣會議上,敲定修改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指針《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安保文件。其中寫明日本將擁有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和增強長射程導彈。為加強防衛力,2023年度起5年間的防衛費增至約4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萬億元)。文件將中國的軍事動向定位為“最大挑戰”。安保文件的修改勢必招致批評,被指戰後一直堅持的“專守防衛”理念名存實亡。首相岸田文雄將在內閣會議後出席記者會,就加強防衛力的意義及財源作出說明。

該報道稱,考慮到朝鮮、中國等開發高性能導彈,3份文件中指出原有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無法應對,強調有必要擁有能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等的反擊能力。然而,與不成為對他國構成威脅的軍事大國的一貫方針能否保持一致留待考驗。

3份文件中提出防衛費及相關補充措施的合計預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岸田16日在官邸出席執政黨高層會議時強調,3份文件“將給出堅守本國所必要的防衛力內容”。他還稱將確保2027年度的防衛費在8.9萬億日元左右。

共同社稱,關於反擊能力,文件寫入在日本遭武力攻擊的情況下,將基於“武力行使的三大條件”,作為防禦攻擊不得不採取的必要最小限度措施發動。應對時將與美國合作。文件還寫明將引入防止網絡攻擊於未然的“能動性網絡防禦”,以及探討為擴大防衛裝備品出口而修改規則。

文件指出了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同時提出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將與同盟國及志同道合的國家加強關係。

法新社今天對此報道稱,日本新的 "國家安全戰略 "要求大幅加強日本防衛能力包括反擊攻擊日本的國家,這標誌着日本擁有和平主義憲法但面臨日益緊張的區域地緣政治背景的國家的一個轉折點。

該報道認為,也許日本安保新理論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它希望配備能夠在受到攻擊時打擊海外導彈發射場的更遠程導彈。

專家指這將超出日本傳統上認為必要的自衛範圍。但日本認為,在某些條件下的 "反擊 "不會違反其憲法。日本政府已經明確排除了使用先發制人的打擊。

法新社說,日本越來越擔心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北京在台灣問題上提高了威脅。近幾個月來,朝鮮還進行了一系列創紀錄的導彈發射,包括朝鮮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該導彈於11月還落在日本附近。同時,自克里姆林宮2月入侵烏克蘭和日本通過對俄羅斯的制裁以來,俄日關係變得冰冷。

法新社說,今年在日本附近也舉行了各種俄中海軍空中演習。

據法新社認為,北京、平壤和莫斯科毫無懸念可能會對日本的新防衛理論持否定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王文彬周三說,中國 "強烈反對 "這一政策,它 "背離了日本對與北京的雙邊關係和共識的承諾",並 "含有對中國的無端誹謗"。

共同社稱,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早前就警告中國對日本新安保法表示強烈關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