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選舉

引發台灣國民黨憤怒的國安警報 中國發射衛星全程或受台灣監測

據華日稱,在為備受關注的總統選舉做準備之際,台灣周二發布“國家級警報”,警告民眾一枚中國火箭飛越了台灣南部,但卻將“衛星”錯誤翻譯為“導彈”。但專家強調,台灣國防部該次警報觸發的重點,應是在“該火箭飛行路徑非預警飛越我本島南部上空”的“非預警”這三個字。

關於台灣報道圖片
關於台灣報道圖片 AP - Chiang Ying-ying
廣告

中國衛星選擇飛越台灣上空,但因台灣國防部監測發現中國衛星改道,隨即發動安全警報,台灣到處包括手機都響起安全警報,在台灣引發震動。台灣反對黨尤其是國民黨指控民進黨當局用國家機器介選,下通牒令要求蔡英文24小時內解釋。但國民黨不敢譴責中國火箭推送的衛星途徑台灣,卻緊追民進黨不放,也引發輿論不恥。

台灣國防部發出安全警報,不僅遭分析台灣軍方國家化專業化有成,也透露台灣軍方有能力監測中國導彈及衛星發射。

據上報引述署名陳柏宏分析從中共衛星發射看台灣長程預警雷達監測。

中國於1月9日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二型丙(LM2C)運載火箭將愛因斯坦探針衛星(Einstein Probe)送入近地軌道,並在台灣社會引起討論,由於正值台灣大選期間,引起更多的政治紛擾。

台灣社會感到焦慮的主因與台灣所遭遇實際軍事威脅息息相關。由於大多數民眾對軍事知識的不夠深入,很容易在混淆資訊影響下,造成心理恐慌。尤其在台灣自由開放的輿論環境下,這類恐慌言論更容易滋長蔓延,傷害台灣民主社會的主體性。因此,本文從中共此次發射衛星事件,分析台灣的長程預警雷達運用。藉此拋磚引玉,讓社會對國防有更多的理解,消弭不安與焦慮。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代戰場上須面對的防空作戰對象已不只是戰鬥機或轟炸機等有人作戰載具,尚包括有各種不同射程的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火箭彈或無人機等威脅。以台灣為例,現有的威脅除了解放軍火箭軍的各式彈道飛彈外,還有隸屬於戰區的遠程火箭部隊、解放軍空軍的各式戰鬥、轟炸機與空對面、海對面等巡弋飛彈,還有自雙亞戰爭後開始嶄露頭角的無人機。

該文稱,台灣對應上述威脅的核心,就是位在新竹樂山,俗稱“樂山大佛”的長程預警雷達。台灣的這顆長程預警雷達名為“鋪路爪”(AN/FPS-115 PAVE PAWS),PAVE是Precision Acquisition Vehicle Entry(精準取得入境載具)的縮寫,為美國空軍對於電子系統的計畫代號;“PAWS”是Phased Array Warning System(相位陣列預警系統)的縮寫,美國自1980年代起開始將該系統投入戰備使用,旨在針對蘇聯可能的核子攻擊發出預警。該系統取代美國自1961投入使用的RCA 474L彈道飛彈預警系統(RCA 474L Ballistic Missile Early Warning System, BMEWS)。台灣則是自2003年扁政府時期正式通過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的採購案,並於2012年完工。

台灣鋪路爪雷達是美國雷神公司針對台灣需求所進行升級的版本。舊型的雷達原來只能監控由地面或水面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但我國版本除可以監控上述目標外,還可針對巡弋飛彈與一般空中飛行的目標如戰鬥機、轟炸機等進行偵監。因我國的雷達建設地點位處於高山上(海拔2,618公尺),還多了“俯視”海平面的功能,可以追蹤水面艦艇。性能完全不遜於美國現役使用的鋪路爪雷達。依照公開情報顯示,台灣的鋪路爪雷達在2012年竣工驗收時剛好遇上北韓發射光明星3號火箭,期間台灣全程掌握該火箭自點火到墜落點的完整動態,比日本更早取得雷達資料接觸資訊。該型雷達亦有能力與美、日等國軍方進行情資交換,促進目標情報整合的意義重大。

陳柏宏稱台灣完全掌握敵情動態。

9日發射的中國長征二型丙火箭,是由長征二型火箭改進設計而成的兩級液體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二型運載火箭是由解放軍東風五號洲際彈道飛彈所改造而來的運載火箭,外觀上與東風五號洲際彈道飛彈幾無二致,在雷達特徵上也難以辨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的總工程師王永志甚至在紀錄片中直言:“中國的運載火箭都是從東五(東風五號)開始的,長二丙(長征二型丙)本身就是東五”。由此可知,對於在戰情室中緊盯着雷達螢幕的人員來說,這些光點與飛彈本身難以分辨卻一樣致命。

根據台灣國防部在發布警報後的新聞稿,與稍晚釋出的航跡圖對照後可以理解,該次警報觸發的重點,應是在“該火箭飛行路徑非預警飛越我本島南部上空”的“非預警”這三個字。從圖面上來看,即可發現火箭偏離原本預期的軌跡,而往北進入台灣領土上空。台灣國防部在第一時間的反應發布警報,提醒國人來自中國的可能潛在威脅。這是國防部份內的工作。這次事件也正好顯示台灣的長程預警雷達性能完全能夠追偵遠自1900公里外發射的火箭,並全程測繪其飛行軌跡。國人應對台灣所擁有的先進設備感到安心,並對其中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術給予肯定,因為多層次防空的最外層,台灣具備相當的能力,足以維護國家主權和人民的安全。

此次國家級警報造成民怨的另一個主因,是民眾收到告警通知之後無所適從,不知道收到了這個不是“空襲警報”的警報之後,再來要採取何種避難行動?這次經驗再次提醒政府,平時的防空避難演練應更進一步落實,才能避免國人收到警報後無所適從的情況再次發生。

據該文,誠然,台灣的預警雷達可以提供國人在戰時有7至15分鐘不等的預警避難時間。但戰場實況瞬息萬變,若能有確實且熟練的防空避難演習,在真實發生戰爭時,人民第一時間能有反射性的習慣進行有序的疏散與避難,才能減少傷亡,進一步增加台灣抵抗侵略的社會韌性。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