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選舉

日媒稱料賴清德選擇維持中台關係現狀

台灣總統選舉13日計票,執政的民進黨賴清德戰勝主要反對黨國民黨侯友宜以及台灣人眾黨柯文哲首次當選總統。台灣選民選擇了賴清德在中台關係中“維持現狀”的政策。據日本讀賣新聞分析,但主張兩岸統一的中國有可能進行反擊,台海緊張局勢將加劇。

台灣立法院
台灣立法院 © 網絡照片
廣告

賴清德13日晚宣布勝選,並稱“我的使命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我會維持(中台關係)現狀”。侯友宜也向賴清德表示祝賀並承認失敗。柯文哲也宣告失敗。

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稱,台灣約有1950萬選民。截至晚上9點(日本時間晚上10點),賴清德已獲得5,575,036票,超過侯友宜的4,659,195票和柯文哲的3,680,897票。賴清德將於 5 月 20 日就任總統。總統的任期為四年,最多可連任兩屆。

這是台灣自1996年實行總統直選以來,首次同一政黨連續執政三屆(一屆任期四年)。強調台灣獨特性的民進黨政府的延續,標誌着將中國與台灣分開的“台灣意識”的建立。

賴清德自稱是“實際的台獨分子”,因此遭到中方的批評。賴清德受到的中國警告甚至比總統蔡英文還多。賴清德在競選期間避開“獨立”主題,並迅速宣布延續蔡政府“維持現狀”政策,既不與中國統一,也不涉台灣獨立。通過訴諸他的平衡感,他減輕了選民的恐懼,甚至鞏固了中產階級的支持。

賴清德一貫奉行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政策,其中中國和台灣模糊說同意“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將此作為恢復對話與交流的條件。未來,台灣政府計畫尋找與中方進行對話的方式,但似乎很難解決中台衝突的局勢。

而且未來,中國可能會加大對賴清德的壓力,在台灣周邊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密切關注賴清德的言行。賴清德計畫進一步加強與美國在安全等領域的聯繫,並深化與日本和歐洲的合作以對抗中國。另一方面,儘管侯友宜主張對華採取和解立場,但他缺乏中產階級的廣泛支持。去年秋天,在與侯友宜的一方挑選總統正副候選人的合選談判破裂後,柯文哲被認為陷入了僵局,但他的表現卻出人意料地出色。

據台灣各大電視台TVBS報道,13日舉行的立法委員會(113名國會議員)選舉結果為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派2席。民進黨失去多數席位,可能被迫將議會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國民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