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專家分析中國侵台後果

如果中國明天入侵台灣會怎樣?一個將改變世界面貌的場景(下)

法國《快報》周刊2月26日晚在電子版「思與辯」欄目刊出三位頂尖美國地緣政治專家(Andrew S. Erickson, Gabriel B. Collins et Matt Pottinger )的分析長文指出,習近平領導的中國若是吞併台灣,將給美國及其盟國帶來災難性後果。稍早前介紹了文章的上篇分析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ˎ 民主成就ˎ 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下篇繼續詳述文章內容中關於如果台灣落入北京之手將對全球產生哪些影響。

2024 年 1 月 11 日星期四,台灣台北,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支持者在周六總統選舉前的集會上。
2024 年 1 月 11 日星期四,台灣台北,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支持者在周六總統選舉前的集會上。 AP - Louise Delmotte
廣告

對世界秩序的重大挑戰

法國《快報》周刊文章強調出,無論是通過直接戰爭還是多重脅迫,無視島上2400萬居民的意願,中國出手吞併台灣,都將帶來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方式破壞世界秩序。首先,一旦台灣被吞併,北京可能不會善罷甘休。正如普京在烏克蘭所展示的那樣,復仇大國的領導人並不以溫和著稱。中國侵佔了不丹的土地,並與印度發生邊境衝突。它與所有海上鄰國都有爭端。中國積極質疑日本對東京管理的尖閣列島(中國稱其為釣魚島)的主權主張,以及其他五個國家對南海的領土要求。另使人擔憂的是,地圖、宣傳和官方聲明中國都質疑日本對包括沖繩在內的琉球島鏈的主權以及俄羅斯對遠東部分地區的控制的合法性。

如果台灣被北京控制,日本在保衛領土方面將處於更加弱勢的地位。日本防衛戰略的基礎是,它有能力威脅接近、滲透或越過“第一島鏈”的人民解放軍部隊。“第一島鏈”是太平洋上一長串群島,包括日本和台灣。為了保證日本的安全,整個島鏈必須始終掌握在友好國家手中。如果台灣成為解放軍基地的所在地一如同麥克阿瑟將軍所警告的“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一那麼日本的力量將被大大削弱。解放軍的理論正是強調了這一點。正如一本空軍手冊所指出的:“一旦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日本的海上交通線將完全落入中國戰鬥機和轟炸機的射程之內”。2022年8月,中國通過大規模軍事演習清楚地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其發射的一枚彈道導彈落在日本與那國島附近,距離台灣僅僅100公里。

台灣的淪陷對菲律賓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影響更為嚴重。北京將有能力使美國進入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最活躍地區的海岸線一的途徑複雜化。正如辭世的外交家基辛格曾經告訴我們的那樣,美國可能開始像 “世界海岸線上的一座孤島”。

咄咄逼人的力量

這篇長文繼續說明,更糟糕的是,通過在東亞建立毋庸置疑的主導地位,習近平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謀求中國的優勢。在成功吞併台灣後,長期以來一直專註於奪取台灣的軍事資源、規畫和訓練將可投用於亞洲大陸、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上。中國甚至可以嘗試進入大西洋,解放軍已經在阿根廷和納米比亞建立了跟蹤、遙測和指揮站。安哥拉、赤道幾內亞和加蓬等19個國家是中國政府正在尋求建立軍事設施的國家,此外,中國還在吉布提和柬埔寨建立了軍事設施。美國自身的歷史表明,地區優勢的獲得有助於全球力量的展現。在十九世紀稱霸西半球之後,美國才得以在二十世紀成為全球超級大國。

要準確預測作為世界強權的中國未來會有哪些行動是不可能的。但數十年的案例表明,中國將採取遠不如美國仁慈的做法。2010年在越南舉行的東盟峰會上,時任中國外長的楊潔篪暗示了即將發生的霸凌行為,他說:“中國是大國,而你們是小國。這是事實”。隨後,在整個南中國海範圍,北京實際佔領了甚至擴建一些島礁,同時大規模地鞏固其軍事設施。中國雄心勃勃地表明要打造一支“世界級”軍隊,並利用其武裝力量捍衛其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利益。隨着中國政府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些目標還將進一步擴大。這些龐大的計畫旨在促進中國對西方經濟和政治模式及聯盟的替換。正如一份中國國務院文件所解釋的那般,它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總體構想”。

1939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警告過類似的危險:“某國一旦主宰了歐洲,它就會放眼全球”。今天,亞洲已取代歐洲成為世界經濟和技術的重心。一個敵對勢力主宰該地區對美國的利益同樣危險。亞洲國家不會急於接受北京的指令,但如果沒有華盛頓的干預,它們的選擇將十分有限。光是中國一國的經濟規模就遠遠超過包括印度在內的所有亞洲鄰國的總和。中國海軍的火力僅次於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還相對地集中:試想,全美艦隊主要在從紐約到新奧爾良這個弧形範圍內巡防。

正如幾十年來的經濟增長所表明的那樣,若有美國的制衡,捍衛航行自由和市場准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亞洲國家都能繁榮昌盛。但是,如果中國吞併台灣,將美國趕出亞洲,那麼,從長遠來看,即使是最強大的國家也會看到自己的經濟主權和國家自主權受到損害。

核擴散問題

文章接着提到,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對美國的安全承諾失去信心後,美國的盟國將被積極鼓吹成為原子強國。自中國於1964年進行首次核試驗以來,華盛頓成功地勸阻了大多數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不要獲取這種武器。但吞併台灣將改變這一切,並可能促使各國領導人急於獲取核武器來保護自己。

日本是最有潛力成為核大國的國家,它擁有自己的核燃料加工設施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鈈庫存。2022年2月,也就是安倍晉三遇刺前幾個月,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日本參與“核共享”的想法,提議類似於華盛頓與一些北約盟國達成的協議,即核武器儲存在東道國的基地,但由美國控制。但日本可以更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獨立能力。政治學家、現任五角大樓官員維平-納蘭(Vipin Narang)認為,日本“在其安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可以真正並有可能迅速獲得核武庫”。

與此同時,韓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民用核能計畫,26個反應堆正在運行。雖然韓國目前還沒有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濃縮或後處理設施,但其政治領導人正在公開討論這個問題。鑒於其科學專長和尖端工業,如果首爾願意,無疑可以在幾年內製造出可部署的核裂變裝置。

如果日本或韓國發展核工業,其他國家可能不會就此罷休。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得出結論,他們需要的核彈頭遠遠超過計畫於2035年部署的1,500枚。如果中國決定擴充核武庫,美國和俄羅斯很可能也會這樣做。印度也很可能會效仿,而且已經有跡象表明印度正在考慮這樣做。2022年12月,印度試射了更新版的阿格尼-5(Agni-5)彈道導彈,其射程超過6500公里,足以打到整個中國。如果印度增加其核儲備,那麼歷史規律表明,其主要競爭對手巴基斯坦極可能也會尋求類似水平的核儲備。

亞洲的核擴散甚至可能蔓延至中東,而伊朗仍在不斷接近核門檻。如果華盛頓最親密的兩個亞洲盟國日本和韓國成為有核國家,那麼,華盛頓就幾乎不可能組建一個多國聯軍來懲罰伊朗製造核彈。尤其在北京接管台灣後的混亂局面下,德黑蘭將會更想這麼做。如果伊朗發展核武器,沙特阿拉伯幾乎肯定也會這樣做,也許首先是通過與巴基斯坦達成臨時共享協議,然後發展國內生產能力。

文章警告說,吞併台灣後的核升級可能會使全球核彈頭儲備增加數百枚。數十年來在防止核擴散方面取得的進展將付之東流。因此,最好永遠不要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

美國將被趕出亞洲?

如果中國吞併台灣,美國也可能失去在亞洲寶貴的貿易和投資機會,這將嚴重損害美國經濟。歷史表明,地區霸主經常會限制對手的經濟前景。政治學家詹妮弗-林德(Jennifer Lind)在2018年發表在《外交事務》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尋求地區主導地位的過程中,這些國家“發展並掌握着巨大的經濟力量。(......)組建龐大的軍隊,驅逐外部對手,並利用地區機構和文化項目來鞏固自己的影響力”。

《快報》文章指出,如果您對這種行為感到難以理解,那麼請想想美國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為實施門羅主義和消除歐洲對美洲大陸的影響所做的努力。出於對歐洲進入(或在某些情況下重新進入)的恐懼,華盛頓加強了其防範手段:購買拉美欠歐洲銀行的債務,在加勒比海部署軍艦,推翻政府並進行軍事干預。與當時的美國不同,因擁有台灣而強大起來的中國擁有經濟和軍事手段,可以立即實施自己的門羅主義。而且,與今天的美國不同,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不接受戰後保護超級大國的鄰國主權的規則和規範,無論其大小。

中國接管亞洲的嘗試將對美國的經濟利益造成毀滅性打擊。按購買力均值計算,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約為美國的兩倍。該地區充滿活力和開放的貿易網絡很可能會退化為一個星型系統,中國居中,受影響的國家則處於尖角末端。在最壞的情況下,美國可能會失去除中國之外的九個主要亞洲貿易夥伴。2023年,這組國家與美國的雙邊商品貿易額接近 9,400億美元,比美國與中國本身的商品貿易額高出約60%。美國投資者也可能蒙受損失。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美國人在工廠、數據中心和房地產方面的投資難以估量。由於這些基礎設施實際上是不可移動的,因此很容易在中國的脅迫下被迫改變所有權。

吞併台灣的中國,還可以加快腳步讓其他亞洲國家減少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依賴。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不希望被迫在美元和人民幣之間做出選擇,正如許多國家都試圖避免在中美之間更廣泛的競爭中偏袒任何一方一樣。但是,如果中國政府的限制減少,就有可能尋求廢除這種中間道路,推動其貿易夥伴在其經濟中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並啟動整個地區的去美元化進程。

1953年至1961年間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其《回憶錄》中設想了台灣淪陷將引發的危險連鎖反應:“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甚至沖繩的未來安全將受到損害,美國的重要利益也將遭受嚴重損失”。但是,65年前“艾克Ike”入主白宮時推演的危險,在今天卻會帶來更大的災難。美國的不作為或無能,將使中國吞併台灣成為可能,這將使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的盟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噩夢:華盛頓將被證明沒有能力保護一個國家。

新的西柏林

《快報》這篇分析最後寫道,專制制度將在全球制度競爭中佔據上風。以中國為中心的非自由主義,可能取代八十年來以美國為首為人類帶來了顯著改善的自由主義體系。這種世界秩序易位的發展會減少貿易,限制印度的發展,削弱中等強國,包括美國的重要盟友。此外,中國對國際主導地位的追求將鞏固國內的專制統治,從而縮減本國人民的未來發展。這將為未來的戰爭埋下伏筆。

台灣是北京與自由世界之間新冷戰的西柏林。它是自由、繁榮和民主的前哨,生活在獨裁超級大國的陰影之下。正如斯大林在76年前通過封鎖柏林來考驗自由世界一樣,習近平今天通過加大對台灣的壓力來考驗自由世界。當年,美國發揮的領導作用和巨額投資激發了多國在四十年間為保持西柏林和西德自由而做出的承諾。今天,台灣問題的利害關係同樣重大,刻不容緩。

(全文完結)

******

據《快報》周刊這篇分析長文註解:*安德魯-埃里克森(Andrew S. Erickson)是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戰略學教授,也是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加布里埃爾-柯林斯(Gabriel B. Collins)是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員,負責歐亞能源與地緣政治項目。馬特-波廷格(Matt Pottinger)曾於2019年至2021年擔任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本文最初發表於《外交事務》雜誌 © 2024 年《外交事務》。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