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聯合國/國際

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八月一日正式生效

兩年前,由一百多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在奧斯陸簽署的《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今天開始正式生效,這是繼1997年《禁止殺傷地雷公約》之後,首次在聯合國談判框架之外製定的裁軍條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發布公告,對公約的正式生效表示祝賀,同時呼籲沒有簽署該公約的國家儘快加入簽署國的行列。

美國紐約聯合國
美國紐約聯合國 路透社/Chip East
廣告

兩年前,由一百多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簽署的《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今天開始正式生效,這是繼1997年聯合國《禁止殺傷地雷公約》(又稱為是《渥太華公約》)之後首次在聯合國談判框架之外製定的裁軍條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發布公告,對公約的正式生效表示祝賀,認為這是國際人道組織以及裁減武器運動的一大勝利,潘基文同時還呼籲沒有簽署該公約的國家儘快加入簽署國的行列。

集束炸彈是一種殺傷面積以及殺傷能力極大的航空母子炸彈,自1965年投入使用以來,已經造成世界各地十萬多人死亡或致殘,其中超過百分之八十是平民。另據國際紅十字協會的專家的介紹,未爆炸的子炸彈會在戰爭結束之後幾十年仍然傷害平民。

《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是由部分國家和非政府組織(NGO)主導的“奧斯陸進程”所取得的成果。公約簽署談判開始於2007年,目前已有107個簽署國,其中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以及老撾在內的37個國家批准了條約文件。

該條約除了全面禁止使用﹑製造﹑研發、購買、銷售集束炸彈外,還規定條約簽署國必須在8年內銷毀已持有的集束炸彈,10年內清除在其領土內使用過的殘留彈。並且對集束炸彈的受害者給予物質補償以及身體治療。 條約簽署國的首次會議被定於 今年11月份在老撾召開。

專家認為禁止使用集束炸彈公約雖然今天得以實施,但其實際效果將十分有限,因為目前,集束炸彈的主要生產國美國、中國、俄羅斯以及以色列等國都沒有簽署條約。在此前舉行的有關禁止使用集束炸彈的會議期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中方注意到集束炸彈的使用所引發的人道問題,中國並沒有使用過集束炸彈。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