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巴拿馬氣候變化談判悄然進行 各方立場分歧仍明顯

發表時間: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10月1日起,在巴拿馬城悄然開始,這是年底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前的最後一輪正式氣候談判。與之前幾次媒體廣泛報道的氣候談判會議不同,此次會議的國際媒體報道並不多,顯示外界對此次會議的進展並不看好。

廣告

10月1日的開幕式上,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秘書處主席克雷斯蒂娜就說,年底的德班第17次締約方大會能否取得成功,關鍵是此次巴拿馬會議上,能否在一些重要議題有所突破。

與會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能源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博士認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仍是本次巴拿馬會議的重點。

根據楊富強的觀察,在此次在巴拿馬氣候變化會議上,人們越來越多地談論着一個數字 2015。

根據IPCC的第四次報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大會在哥本哈根第15次締約方會議產生一個共識,為避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全世界必須在2050年將溫升控制在2°C以下。

如果全世界CO2排放在2015年達到峰值後下降,才能留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減排,將溫升控制在2°C以下,因此,2015年將是衡量氣候變化談判效果的一個標誌年,或是一個應對氣候變化力度的測試年。

但現在,從目前的進展來看,減排的前景不容樂觀,2015年CO2排放峰值的預期受到實際排放的嚴重挑戰,很可能做不到。

2015年要求對現有的雙軌談判都需實施強制性的要求。在京都議定書籤字之後,美國參議院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美國政府退出了京都議定書。

目前,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的討論仍停滯不前。日本、俄羅斯、加拿大冷眼旁觀,態度無效絲毫改變。歐盟和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等國家,對京都議定書熱情有不同的冷卻。

在大會發言中,發達國家屢屢要求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一起進行有約束力的減排。美國等不在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根據巴厘路線圖的規定,做出等效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美國等國家以沉默的方式表示拒絕。

此次巴拿馬氣候變化談判上,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排放的增長,使談判的基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要求,除了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以外,主要的排放國都應加入有約束力的要求。

澳大利亞和挪威政府代表團在此次巴拿馬大會上提交了一份建議書,提出對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和長期合作行動中的減排目標進行有法律約束力的標定。同時對發展中國家,除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外,也要作出強制性的減排承諾。

歐盟、挪威和澳大利亞再三申明仍保持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承諾,但條件是要求美國、中國、印度等國也要有約束力的承諾。他們建議,現在應討論如何建立一個全面的、對減排目標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和非洲等國家,則提出,氣候變化公約本身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在提出這個強制性問題,並沒有在公約法律依據,而暗示要對公約進行修改,更不合時宜。

在77+中國的閉門會議中,發展中國家對美國在長期資金上的消極立場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威脅暫停談判以施壓美國在資金問題上作出更多的澄清和妥協。

對此,中國在10月5日的法律形式議題會議上,中國代表團發言。中國代表首先表示不能接受主席的討論提綱,因為這“誤導”了會議的討論。中國代表稱,現在沒有必要討論京都議定書和氣候變化條約二者共同的新的強制性問題。但中國代表又說,“中國的態度是靈活的,願意開展有關法律形式的討論,以及減排目標的法律地位選擇。”

此後,印度、印度尼西亞、貧困發展中國家集團、委內瑞拉、哥倫比亞、菲律賓、贊比亞、沙特阿拉伯等發展中國家都再次發言表示,強調氣候變化條約和京都議定書都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沒有必要用新的強制性條約來取代它們。

而美國代表則強調,目前的現實情況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排放比發達國家還高,今後還會產生更多的排放。他們強調,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也應加入有約束力的減排國家並提出有強制性的減排目標。

對巴拿馬會議上多方僵持不下的立場,楊富強認為,“該說的都反覆說了,口說幹了;該做的也反覆做了,沒的做了。在德班會議之前應該尋找更高的政治層次解決方案。”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