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時事觀察

世貿談判 十年未果

發表時間:

世貿談判至今已逾十年。由於談判遙遙無期,人們對這個話題逐漸淡忘。隨着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前景黯淡,如何重新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來帶動經濟發展,似乎又被提上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議事日程。世貿組織將於12月15日至17日在日內瓦召開部長級會議,再次討論“多哈回合”的前景。

廣告

十年前,2001年11月14日,140多個世貿成員國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會議,討論全球貿易自由化, 並啟動稱作“多哈回合”的全球多邊貿易談判。現在十年過去了,談判依然未取得成果。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十年談判的失敗, 今後要解決什麼問題, 才能促成一個新的世界貿易體系的出現?

國際社會原認為,2011年是“多哈回合”談判關鍵的一年。這是因為, 2012年是美歐多個國家的總統大選年, 根據以往經驗,在大選之年, 政府通常無暇顧及“多哈回合”談判。如果2011年仍舊沒有結果,那麼多哈回合談判有可能被無限期推遲,自由貿易進程甚至有可能面臨中途夭折的命運。

本月初在法國戛納舉行20國集團高峰會時,雖然會議重點最後變成解決希臘債務危機,但與會各國領導人也談到世貿談判問題。他們擔心,如果世貿談判最終失敗,可能會傷害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領袖表示,一定要遵守十年前在多哈制訂的全球發展談判時間表(DDA),加快原定談判進程。鑒於各方過去談判多次失敗,他們指出,如果談判按目前的方式進行下去,不可能達成任何結果。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峰會期間表示:“談判已經10年,我們無法再這樣談下去。繼續談下去,我看是沒有希望的。”人們注意到,在戛納峰會上,二十國領袖們的立場與過去歷次峰會的調子大不相同,有明顯的改變,那就是要求今後改變談判方式。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也在這次戛納峰會上也悲觀地指出:“考慮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多個發達國家大選年臨近,看來今年完成多哈回合非常困難。”陳德銘估計,多哈回合接下來會進入一個“冬眠期”,也許等這個“冬眠期”過去之後,會有一個新的春天到來。

十年前在多哈發起全球貿易自由化談判,宗旨是促進世貿組織成員削減貿易壁壘,改善市場准入機制,通過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來促進全球,特別是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談判包括農業、非農產品市場准入、服務貿易、規則談判、爭端解決、知識產權、貿易與發展以及貿易與環境等八大議題。談判的關鍵是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准入問題,主要包括削減農業補貼、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及降低工業品進口關稅三個部分。2001年7月正式入世的中國,也第一次以世貿正式會員國身份參與談判。

十年來,“多哈回合”雖經過多輪較量,不僅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定,反而越來越陷入僵局。在歷次談判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始終跨不過降低工業品關稅及減少農業補貼這兩大議題,致使談判失敗。

我們來回顧一下“多哈回合”的十年曆程。2001年在卡塔爾啟動名為“多哈回合”的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起初各國對談判前景都抱有信心,但隨後而來的談判卻困難重重。在2003年9月的坎昆會議上,由於各成員在農業等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多哈回合第一次遭遇重挫,未能按最初計畫在2005年1月1日前結束。翌年8月1日,各成員達成《多哈回合框架協議》,協議包括5部份:農產品貿易、非農產品市場准入、發展、服務貿易及貿易便利化。協議明確規定美國及歐盟逐步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及降低進口關稅,回應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在這次會議上,各國同意將談判達成全面協議的時間推遲到2006年底。

但是從那以來,世貿組織成員國一直就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准入問題進行談判,但始終難有進展。2006年7月,由於世貿組織6個主要成員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未能就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准入問題達成協議,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被迫宣告中止“多哈回合”談判。

同年9月,為協調各成員國立場,美國、歐盟國家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代表與“20國協調組”的代表在里約熱內盧舉行對話會議,同意儘快恢復“多哈回合”談判。但直到 2008年7月,35個主要世貿組織成員的貿易和農業部長在日內瓦再次開會,始終未能在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准入問題上取得突破。至此,“多哈回合”陷入僵局。

去年11月,二十國集團首爾峰會曾經給“多哈回合”帶來新的轉機。當時,二十國集團表達了希望儘快完成多哈回合談判的意向,並將2011年視為完成“多哈回合”談判關鍵的一年。但事情並沒有朝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談判又在今年早些時候再度宣告破裂。也就是在那次峰會上,中國巨額的貿易順差以及人民幣彙率被美歐公開指為世界貿易談判的障礙。

今年7月26日,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嚴厲批評153個成員國無法在今年12月前達成一份哪怕是打折扣的全球貿易協議。他抱怨“多哈回合”就像在玩兒戲,各國領袖無法“像成年人那樣對話”。他希望下一步的談判會改變這種狀況。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