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現代化軍事和經濟武器-網絡間諜

發表時間:

最近,全球的網絡空間發起了一場總動員。多國的各大部委、政府機構、三軍總參謀部、以及工業和各種類型的服務部門,近幾個月來紛紛投入到網絡安全和防禦工作。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Janet Napolitano )12月2日到訪巴黎時指出,政府尋求削減各類預算,但網絡領域的預算將有增無減。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認為,網絡空間是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不相衝突的地盤。

廣告

12月17日出版的世界報在地緣政治版頁刊出文章,報道了全球發動網絡動員的相關消息。報道指出,由於其複雜性,各國的決策者們以最近發生的網絡攻擊為例,決心加強網絡防禦。2009年6月,美國和以色列被指發動“超級工廠病毒”(Stuxnet),導致伊拉克工業設施受損:這次攻擊行動目標精確、十分成功;2010年4月,全球15%的互聯網受到黑客襲擊長達十八分鐘,襲擊源於中國的一個服務器。

2011年5月,美國最敏感的一些數據遭到入侵,其中包括政府高官的Gmail帳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軍事裝備計畫。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強調指出,這些攻擊表明,加強網絡安全的緊迫性,同時也揭露了一些人千方百計地竊取美國秘密或知識產權。她說,這是當代重大犯罪行為。在工業間諜方面,既無同盟軍,也無朋友可言。

網絡戰的硝煙是否已展開?美國反諜機構最近在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中將矛頭直指中國。民政當局則敦促各大企業採取保護措施,軍事戰略也以保護國家切身利益為由進一步細化措施,而這種安全壓力令自由的捍衛人士深表擔憂。

考慮到電網的脆弱性,美國軍隊已做出最壞準備: 美國前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卡特萊特(James Cartwright)將軍指出,核武器可以摧毀一個城市網絡,令人感到擔心的是,網絡攻擊卻可以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整垮整個一個國家。儘管受到這種攻擊的可能性“非常遙遠”,但必須“提高警惕”。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美中安全問題專家詹姆斯•劉易斯 James Lewis認為,現在提出“是否應將網絡空間軍事化”的問題為時已晚。所有的大國已在2010和2011年更新了網絡防禦領域的國家戰略,並詳細設立了攻擊內容。

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調查,35個國家正在研發旨在應對網絡戰爭的軍事理論。即使這些努力難以達到控制目的,信息武器已與大規模殺傷武器齊名,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要注意謹防幻想。五角大樓在2010年建立了“網絡指揮”部,於空、海、陸的指揮部並駕齊驅。這就令人想到:包括武力、進攻、防守、威懾在內的傳統戰爭的理念,可以應用到網絡空間。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專家、高級分析師、知名網戰專家利比基 (Martin Libicki) 認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早在2009年他就向美國空軍提出,一個網絡戰爭可能會為對手帶來不便,但決不會說服對手放下武器。而任何一個對手均有能力以更加猛烈的方式還擊。

目前,確認攻擊對手的方式有限。例如,雖然可以識別一些黑客或外國部門的特徵,但如果“指定某一個國家,則是一種政治選擇”。

因此,世界報引述專家的觀點指出,就目前而言,應將重點放在計算機系統的基本保護上。如果一套計算機系統經常成為受到攻擊的目標,則表明這套系統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各國政府正在試圖發展“健康信息學”的概念。對於那些已經加密和備份的敏感網絡,則應建立活躍的監測設備以儘快限制受到入侵的影響。

面對網絡襲擊威脅,西方各國政府正在尋求對話,甚至準備展開國際間的合作。專家們則正在探討採取法律行動的可能性。北約已於今年6月通過了一項計畫;歐盟也於11月組織了首次演習;美國方面則邀請各盟國參與自2006年以來展開的“網絡風暴”活動。所有這些均是為了應對可能同時在多個國家引發反響的大規模的網絡襲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