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伊核談判達成歷史性協議

發表時間:

今天(14日)出刊日期為7月15日的中間偏左法國午報 --- 世界報( Le Monde)的頭版頭條關注伊朗核問題談判獲得歷史性協議,同時頭版頁面也刊登一張左為伊朗外長札里夫,右為美國國務卿克里一月在日內瓦合拍的巨幅相片。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廣告

由於是歷史性的協議,法國世界報以幾乎佔據五頁的篇幅來長篇累牘的報導。世界報維也納特派記者逸夫米歇爾•立歐斯以及在舊金山、耶路撒冷的特派記者分別以不同標題,發回幾篇不同的報導。 

立歐斯的第一篇報導伊朗核談判自2013年11月日內瓦談判開始、2015年4月洛桑談判,以及7月14日在維也納的談判結果,同樣都是通宵達旦地談判。而伊核問題經過12年的馬拉松外交談判,終於在7月14日成功出爐了一個雙方皆認可的協議。當天近中午時分,伊朗外長札里夫、5加1六國外長,以及負責主導六國之間討論的歐盟外交部長莫赫里尼等人聚集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總署中心,出席該協議的提交正式儀式。 

報導指出,在外交史冊上,很少見一項談判時間這麼長且這麼複雜者。根據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智庫的伊朗事務專家瓦艾斯ALI VAEZ指出,這一突破是一個集體安全重大議題上的一項多邊外交前所未有的成功。 

世界報記者立歐斯在15日的第二篇報導指出,7月14日達成的維也納伊核協議是一份一百多頁的協議文,包含了一份主要文件及三個附件。這項協議文檔的關鍵字是:濃縮、檢查、制裁。 

世界報根據法國代表團周二早上提供該文件的簡述指出主要重點:  

限制鈾濃縮

五加一(美、俄、中、法、英,加上德)6國的伊核談判的主要目標是訂定一個嚴格的限制,以期保證在10年當中,伊朗突破製造核武所需濃縮鈾技術的必要時間至少需要1年。這項措施目的在允許西方國家,在萬一伊朗啟動製造核彈時,能有足夠時間反應。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該協議規定了用來濃縮鈾的離心機數量的上限,也就是不能超過能夠進入軍事用途所需數量的百分之九十的離心機數量。 

協議規定,伊朗在15年當中,只能達到濃度在百分之3.67的濃縮鈾,而且只能在納坦茲進行。在十年當中,離心機數量得由19000台減至5060台,而且只能使用最老式的離心機(IR – 1型)。多出來的離心機有國際原子能總署AIEA負責上封條存在納坦茲。 

限制生產鈈元素

鈈與鈾都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的裂變材料。協議指出,阿拉克(ARAK)的重水反應器將改造到無法製造出可發揮軍事用途的鈈元素。 

這個重水反應器改造後,應由5加1六國及國際原子能總署(AIEA)來控制,用過的燃料棒應運出伊朗。伊朗政府保證15年當中,不再發展其他的反應器,並將它未來的反應器燃燒棒用過後,轉運到伊朗以外的地方。 

加強監督

這是談判時一些最敏感、棘手點之一。在整個協議有效期,要實施一種監督上的加強制度。甚至在效期過後,對某些核計畫活動也要加強監視。國際原子能總署在20年當中可以檢查伊朗離心機領域,而且在25年當中可以檢查伊朗的濃縮鈾的製造。 

撤銷制裁

伊朗談判最大的目標是“取消多重製裁(如:聯合國、美國及歐洲的制裁)”,因它們阻止伊朗的發展。這些針對其金融、能源及交通的歐盟及美國的制裁,在伊朗開始實施其承諾後,即可撤除;而且要有國際原子能總署提出的報告證明之,並應從2016年初開始執行。 

對於聯合國安理會自2006年起,通過的6個制裁伊朗的決議案,也將採取同樣的辦法執行。不過那些在決議案中有關防止核不擴散措施的內容,如:禁止出口某些物資,將繼續維持10年,一直等到國際原子能總署證明伊朗核計畫單單只用於和平用途時。 

一旦伊朗毀約,這些制裁將再度藉由所謂的“彈回”機制再度引進執行。這項制裁則將維持規定的10年,但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以文字記載要將其延長5年。 

維持武器禁運

對於彈道導彈 及攻擊武器的禁止進口的制裁,繼續維持。對於可以促進伊朗彈道計畫的敏感物資的轉運 將實施8年禁令,除非是聯合國安理會清楚明確的批准令;對於某些重型武器的出售及轉運規則相同,繼續禁止5年。 

一名美方負責人告訴法國世界報說,從下周二開始,聯合國安理會就可審核一條用來批准這項協議的決議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